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精准要闻 精准要闻
把扶贫“论文”写在革命老区
本报记者 聂扬飞 本报通讯员 陈畅
“由于配件放置不均匀,直接导致后续环节注塑不均匀。”日前,在宿州市泗县当涂现代产业园,合工大的吴勃夫老师走进生产车间一番仔细查看,自信地给出了诊断结果。腾马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成庆由衷称赞:“省里来的专家真是不一般,一下子就找到了破解难题的关键点。”
“吴专家,我们大伙也有问题要请教。”其他企业的技术人员闻讯赶来,迫不及待地请专家答疑解惑。随后举行的汽车零配件制造讲座上,更是人头攒动,有的人干脆搬来板凳,坐在了会议室外的过道上。
同一时间,千里之外。安徽农业大学徐文娟副教授正带领团队在望江县347国道上疾驰,奔赴当天的第6个种植基地。按照原定计划,他们前一天已经完成了帮扶任务,但听说县里有几个基地在辣椒、茭白、生姜种植上面临技术问题,大家一致决定推迟返程。徐老师边啃着面包边对同事说:“咱们哪怕多待一天,多解决一个小问题,就可能让农户一年的收成更好。”
2019年,我省脱贫攻坚进入攻城拔寨的冲刺阶段。聚焦贫困革命老区发展,今年10月份以来,省委组织部牵头组织了50个专家团,深入安庆、六安、宿州等8个市共23个贫困县,围绕当地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特色产业发展需求,集中开展“精准扶贫专家下基层”活动,引导人才和智力资源向一线流动,鼓励专家们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各展所长、建功立业。
“‘精准扶贫专家下基层’,首位要求是‘精准’。”省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活动在精准调研需求的基础上,明确要求每个专家团由三五名专家组成,带队专家一般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成员所学专业或研究方向与服务项目密切相关。面对基层调研报送的200多条服务项目需求,来自省农业厅、教育厅、卫健委、文旅厅以及省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职能处室的同志们逐条研究对接方案,按照地理位置、所属学科、问题类别等基本属性整合成4大类50项,最大限度满足基层需求。省文旅厅相关业务处室负责同志介绍:“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专业性强,为了确保精准发力,我们将省属高校旅游领域的专家纳入到专家团候选范围中,努力为每一个服务对象量体裁衣。”
解一时之难,更要久久为功。“我们企业预计今年酥梨产量将突破18000吨,亩均增收1000元左右,这多亏了省农科院多年来不间断的支持。”砀山县园艺场党委书记郭民繁感受深刻。砀山酥梨因果实黄亮型美、皮薄汁多、酥脆甘甜而驰名中外,如何将其特色转化为生产效益,带动种植户脱贫致富一直是当地政府重点研究的问题。2005年起,时任省农科院园艺所所长的徐义流,先后多次带队到砀山帮扶,利用砀山酥梨为亲本,帮助当地引进培育“苏翠1号”“518脆梨”和“秋月”等多个配套品种,研发推广多项技术。在今年的专家下基层活动中,他又带队为当地“一号梨园”项目提供了土壤管理、病虫绿色防控、冬季管理和特色旅游等技术方案,并带动全县2000多户农户实现标准化生产管理,有力促进了砀山酥梨产业的健康发展。
“我们目前已与全省58家基层医院建立了医联体,与全省30多家医院建立了紧密型联系,形成了支持基层的长效机制,帮带基层医务人员上百名,直接服务患者上千名。”参与此次活动的安医二附院党委副书记高长林介绍。多年来,到基层开展服务的专家,都不约而同地与当地建立了合作机制,长期为基层提供技术支持。
举办培训会64场,帮助解决技术难题430余个,服务超过1500人次……在今年为期一个半月的的服务基层活动中,由省委组织部牵头组织的50个专家团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专家们把“论文”写在了扶贫一线,把成果和希望留在老区群众的身边。
关键词:把扶贫“论文”写在革命老区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