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一线传真 一线传真
蚕桑产业助脱贫
本报通讯员 周先海 张宏洁 本报 沈建平
日前,记者来到肥西县官亭镇金华村,只见道路两旁的桑树郁郁葱葱,不少村民正在采摘桑叶。官亭镇金华村属丘陵地区,蚕桑产业是当地传统特色产业,种桑养蚕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近年来,该村蚕桑产业发展很快,成为当地脱贫致富重要支柱产业。
走进65米长、10米宽的蚕棚,养殖大户刘从军正在喂养蚕宝宝。他告诉记者:“今年首批95张蚕茧产量近4000公斤,目前是第二批,再过几天就可以结茧了。”刘从军自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养蚕,在产业扶贫政策的扶持下,他利用积累的养蚕经验,2017年投资180多万元,承包了329亩荒地,成立蚕桑养殖专业合作社,并建起小蚕共育室和规模化养蚕基地共计6500平方米的蚕棚,开启了蚕桑产业发展之路。为提高种桑养蚕技能,刘从军多次外出考察和参加各种蚕桑养殖培训班,并向当地村民无私分享自己的种桑养蚕经验,成为全村种桑养蚕带头人。
在官亭镇,像刘从军这样的蚕桑专业户还有很多,加上该镇大力扶持蚕桑产业发展,不少村民纷纷加入种桑养蚕队伍。截至目前,全镇养蚕户已有102户,蚕桑种植面积达1813亩,果桑种植面积近200亩。与此同时,该镇通过土地流转、扶贫户入股分红以及吸纳贫困户到蚕桑种植专业合作社务工等方式,为全镇326名50岁以上的农民解决了就业问题,带动了全镇210户农民走上蚕桑产业致富之路。金华村村民徐华凤高兴地对记者说:“自村里成立了养蚕专业合作社,我就在这里务工,每月收入近3000元,因离家很近,也方便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贫困户付本芝说:“自己患肺病,老公残疾,2014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在在刘从军的蚕桑养殖专业合作社里务工,每年我家不仅能拿到每亩400元的土地流转租金,每年还有1000元的入股分红,加上务工收入,现在早已脱贫了。”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官亭镇通过建立合作社,采取“大户带动”帮扶模式,培育壮大蚕桑特色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将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周边群众和贫困户增收致富。在发展蚕桑产业中,该镇依托养蚕专业合作社,以科技为支撑,以提高蚕茧质量为重点,以增加村民收益为目的,培养专业户、示范户,推动蚕桑产业朝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如今,蚕桑产业已成为官亭镇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
据官亭镇党委书记谈建设介绍,通过政府引导、产业推动,自2014至2019年,全镇累计生产鲜茧525吨,种桑养蚕收入1575万元,12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种桑养蚕已稳定脱贫。
关键词:蚕桑产业助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