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一日一村 一日一村
从“荒山村”到小康村
本报记者 伊秀丽 曹梦南 赵广欣 杨悦
夕阳西下,炊烟袅袅的小山村——这是很多人打小就有的记忆。
柳河县红石镇四清村村民也有这个记忆,可越来越淡了。走进村子,树木葱郁、花草掩映,青瓦白墙的村舍,门前不时有轿车停靠。偶尔几缕炊烟,袅袅娜娜,有“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感觉。
“现在的村民时尚,开着轿车去种地,家家户户用燃气,烧柴做饭的越来越少了。”驻村5年,第一书记王雨佳很有感触,如果不看周边的农田,这里越来越不像农村。
翻看一组老照片,5年前的四清村还是省级贫困村,推门泥土路,举目是荒山,贫穷、落后。一位外出打工的村民曾感慨“故乡没有工作,他乡却有乡愁”。
从全村贫困户65户169人、村集体40多万元外债,到2018年脱贫摘帽、2019年村集体产业收入达到50万元,建成3个采摘园、1个产业园区……
5年的时间,四清村究竟发生了什么?
修了一条希望的路
从柳河县城出发,沿通梅公路,翻过5座山,再行驶4.4公里山路,便来到了四清村。
而在2016年前,正是这4.4公里的山路,阻断了四清村与外界的联系。由于路难行,村里的粮卖不上好价钱,果儿销售不出去……更尴尬的是,姑娘不愿意嫁进来,小伙子不愿意回村……
村民代表大会上,王雨佳动情地说,尽管老生常谈,但四清村要致富,必须先修好那段山路。
消息传开,村里一下子热闹起来。“这是村里几辈人的梦想,以前修好几次都半途而废,这回有扶贫工作队帮咱,相信一定能修好!”
村民信任,队员们个个眼圈发热。
“这是鼓励,更是动力。”2016年初,王雨佳和村干部开始了“跑路”工程。白天追着相关部门要指标、协调扶贫资金,晚上研究途经路线,占用村民耕地就挨家挨户点对点地做思想工作。4个多月的努力,村民联系外界、走出家门的“希望之路”终于修好了。
王雨佳说,路通那天,盛况空前,村前广场一夜欢歌。村民即兴吟唱:“百花红烂漫,果香飘四方。走上希望路,乡亲笑开颜。感谢共产党,感谢咱政府……”
村民房利君更是兴奋落泪。“为啥我要感谢党和政府,因为有了这条路,我的苹果采摘价格立马从2元涨到5元,每年至少增加30万元收入。过去是小打小闹,现在我要整大点、搞旅游。”
天还是那个天,地还是那个地。路通了,村民的心思也通了。
落地一批产业项目
路通了,咋能持续增收致富?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费尽了心思。
几十次的参观和学习,村民看明白了,增收致富,项目是关键,得找有实力的企业。
“这儿能发展啥?一穷二白,四处是荒山。”来考察的企业负责人纷纷摇头。
可村民不信邪,扶贫组更是咬定青山不放松。
2016年末的一天,村干部和扶贫工作队全体成员来到了房利君家。
“一下子看到这么多干部来家里,当时有点儿晕。”房利君清晰地记得,大家很正式地和他谈,目的只有一个,村里帮建果窖、建停车场,让他发展合作社,带动村民致富。
“干!领导信任,一定干好。”房利君紧张、激动。
从那时起,村民经常看到房利君在村里串东家、访西家,邀请村民一起成立合作社。一年多的努力没白费,现在,52户村民参加了合作社,苹果种植面积达500亩。
村民致富,往往靠人带。两年来,一个带头人的故事,在村里流传。
杨俊良,村支部书记,老少村民都称他为“书记”。
2018年,县里组织村干部到山东寿光参观学习,所有人都被当地大棚种植吸引。回来,连开3天推广种植大会。会场始终鸦雀无声。
看着心存顾虑的村民,杨俊良大手一挥说,“我先干!”
第一年“手生”,2.5亩大棚种植草莓获利不到10万元,而今年半年时间就挣了10万元。“现在,天天有村民追着我要一起干。”杨俊良说。
项目,让村民尝到了甜头儿。项目,也接二连三落地。
2016年,村里协调投资148万元的“光伏+”产业建成发电,每月为村集体和贫困户增收2800元、140元。村民说,这个项目好,给点阳光就灿烂。
2017年,村里争取到220万元,建成2栋现代化肉鸡养殖大棚。目前,年出栏肉鸡30万只,为村集体增收24万元……
看见项目一个个建起来,以前来考察的企业也坐不住了。2018年,企业承包建了百亩蓝莓园,年产蓝莓15万斤……
随着项目的增多,需要打工的人也在增多。“现在村里没有闲人,不是在承包种植,就是在打工、经商办厂。”杨俊良说,除了老弱病残,人人都有活干。
村民说,家门口挣钱,再也不用犯“乡愁”了。
开始了幸福新生活
走进村民张爱琴家,干净整洁的院落里,明净的窗户处处彰显着主人的勤劳。客厅内空调、冰箱、彩电,厨房里电磁炉、电饭煲等电器一应俱全,洗手间里热水淋浴、抽水马桶,其现代化水平不亚于城里。
“请进,快进屋。”正准备做直播的张爱琴带着乡村人的热情和纯朴。
一直在外地做生意的张爱琴,了解到村里的变化,欣喜异常。回到村里,她自办酒厂。为保品质,她亲自选择水、收购粮食,一粒粒地挑选,并定时做网络直播。如今,不仅带动十几位村民致富,生产的酒也已推广到大连、广州、深圳等地。
“推广酒的同时,我要让更多的人看到咱村里人全新的小康生活。”张爱琴一边直播,一边回头说。
小康生活,66岁的孙世刚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还能享受到。由于患有脑梗等疾病,他多年不能干重活,住的房子也“七裂八半”成了危房,以为日子就这样了。
2017年,在脱贫政策的支持下,村里进行危房改建,他率先住上了新房。随后,村里又为他安排了公益岗。“去年挣了不到2万元,今年最少2.5万元。”孙世刚嗓门响亮。
说起村里分红和政策福利,孙世刚一口气报出十多项——光伏分红、养殖厂分红、草莓园分红、蓝莓园分红、果窖分红,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常用药企业保障……
“在路上捡钱儿,还得猫猫腰呢,现在直接分钱送到家,上哪儿找这么好的日子!”孙世刚笑着说。
“村民生活好了,需要更高的精神愉悦。”王雨佳说,小康,它不仅是物质和经济的小康,也是精神和文化的小康。2018年,村里成立了“山里红”文艺宣传队。同时,对村里“三八”能手、“干净人家”“好公婆”“好儿媳”“致富带头人”等优秀党员和群众进行评选……
如今,每当夜幕降临,村前广场,村民们载歌载舞,一片欢声笑语。
“百花红烂漫,果香飘四方。走上希望路,乡亲笑开颜。感谢共产党,感谢咱政府……”这首歌,成了村民每天必唱的曲目。
歌声嘹亮,响彻山野。
关键词:从“荒山村”到小康村


湖北迎新一轮雨雪 动物“花式”过冬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