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图说新闻 图说新闻
山沟里的店主养成记
新华社郑州7月19日电 题:山沟里的店主养成记
新华社记者李文哲、冯碧箫
沟岭川不宜发展产业,是不少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拦路虎”。记者近日在河南伏牛山区、太行山区等多个村庄走访发现,昔日穷山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度假休闲,山区群众当起农家宾馆、民宿的店主,吃上了“旅游饭”,奔向了小康路。

这是7月18日拍摄的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东坪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弄潮儿:拔掉思想的穷根
“这两天订房的特别多。山里凉快,空气又好,城里人来一住就是小半月。”盘算起避暑旺季的农家宾馆生意,西峡县东坪村村民王小华喜笑颜开。
东坪村位于老界岭脚下,森林覆盖率在90%以上。几年前,得知村里要发展旅游的王小华心里并不踏实,“建农家宾馆要投钱,万一赔了日子可咋过。”
拓荒沟岭川,先拓群众思想上的“荒”。为此,当地政府出资,村干部组织村民们包车到河南重渡沟、陕西袁家村等乡村旅游地,学经营本领。各地去了好几趟,王小华有了信心。
不久后,王小华的农家宾馆开业,当年暑假两个月收入近6万元。随着东坪村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源源不断的客源拉动当地400多人就业。
记者走进另一家农家宾馆,店主王国峰熟练地掏出自家名片,上面写着“城里人的口味 农家人的特色”。“前一阵客人少,我把大厨送到城里去学习,现在西餐也难不倒咱。”王国峰说。
“祖祖辈辈靠上山砍柴、挖药材的群众,不拔掉穷根怎么能发展。”在东坪村党支部书记吕振华看来,群众思想素质的变化是发展内生动力。

这是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重渡沟内的一家民宿(7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文哲 摄
创客们:走在市场的前沿
开发于上世纪90年代的栾川县重渡沟,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农家宾馆第一村”。近两年,多家店主谋求民宿转型,创意十足。
打开手机微信,通过小程序,未到房间前就可以调控房间内的空调、窗帘、灯光等……登记入住完毕,住客先开始的就是场科技感十足的智慧之旅。
据这家名叫“溪上鹊鸣”的民宿店主刘亮介绍,2018年底,他将农家宾馆改建为“全电”民宿,“供暖、灶具等设施也实现了电能替代,一楼设有洛阳市图书馆馆外阅览点,藏书3000余册,民宿风与科技感相融合,成为卖点。”
在民宿“栖上原舍”,私家泳池成了深山里的网红打卡地。“我们设计了浴缸阳台房、观山大床房等各种房型,床品等均是国内一线品牌。”店主赵玉波说,居住品质上来了,营业额就翻了几倍。
重渡沟变了。曾经为了看山看水来到重渡沟的游客,现在自驾来此却是为了“住民宿”。“我和闺蜜带着孩子来的,也不打算逛景区,就想换个环境住住,放空心情。”住客薛阳洁说。

这是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重渡沟内的一家民宿(7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文哲 摄
燕归巢:铺筑乡村振兴之路
在焦作云台山脚下的岸上村,23岁的村民张杰退伍回乡后没有像哥哥一样外出工作,而是留在村里协助父亲打理自家民宿。
不同于父辈们经营农家乐时的简单粗放,张杰更加注重互联网流量的利用。“我们请了专业设计师设计民宿,并把客房挂在旅游网站上,游客在网上订房间、晒居住体验,不少新客就被照片和评论吸引来了。”张杰说。
石头房子,木质楼梯,青石板路,与民宿的名字“朴居”浑然天成;傍山的房间里,落地窗外群山环绕,有网友赠诗,“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你若住这里,犹如活神仙!”
“去年才开业,下半年收入就有近300万元。”在张杰眼中,父亲当年包下的这片荒山头是“金银川”,也承载着自己建设家乡的梦。
截至目前,河南已培育旅游扶贫示范县13个、乡村旅游特色村300个,吸引了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归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旅游扶贫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同时,也助力了乡村振兴。河南将全面激活美丽乡村资源,让更多百姓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关键词:山沟里的店主养成记


湖北迎新一轮雨雪 动物“花式”过冬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