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一日一村 一日一村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丨古桥村的“庆功宴”
新华社南宁8月23日电 题:古桥村的“庆功宴”
新华社记者向志强、陈一帆
夜幕低垂,骤雨初歇,掩映在层峦叠翠间的几户人家,炊烟冉冉升起。一间不起眼的农舍里,柴火在灶坑中噼啪作响,大锅被烧得冒起白烟,一时之间,锅铲声交错,这是广西靖西市渠洋镇古桥村弄意屯村民们“庆功宴”的前奏。
这场“庆功宴”,村民们谋划已久。一周前,屯里养猪互助社的第一批26头猪出栏,参与养殖的7户贫困户户均分红1.4万余元。开心的大伙儿一合计,决定办一场“庆功宴”,邀请村民、村两委干部和扶贫工作队员们一起吃顿饭。
村民们端着热气腾腾的饭菜来来往往,饭桌已经张罗开来,足足有5桌,各家种养的蔬菜、鸡、鸭等是饭桌上的主角。“大伙儿都特别高兴,早上5点就起来准备,忙碌了一整天。”一杯酒水下肚,贫困户农胜建先打开了话匣子。
这场来之不易的“庆功宴”,农胜建感触颇深。在这个山多地少的极度贫困村,石头旮旯地使得产业发展格外艰难。在外打工的日子漂泊不定,因孩子年幼、母亲患病,农胜建辗转又回到村里,只能时不时到镇上打点零工。
“前两年腿受了伤,休养了一年多,再也干不了重活。”农胜建说。就在他陷入困境之际,村里传来了好消息:政府要在屯里建猪舍,成立互助社,免费给贫困户提供猪苗和技术指导,有劳动能力的村民担任日常管理员。
今年3月开始,身为管理员之一的农胜建就把养好这26头猪作为自己的头等大事。“每天天没亮就去猪舍,生怕猪养不好发了病。晚上有时担心得睡不着。”农胜建有些感慨。
好在到了出栏的日子,这26头猪头头健壮,通过消费扶贫活动顺利卖了出去。除卖猪所得收入,农胜建还额外获得管理费2000元。开心不已的他,当晚就加了好几个菜,还邀请邻居到家里喝了几杯酒水。
农胜建发展产业信心更足了。前不久,他刚通过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贷款5万元买了6头牛,家里还养了几十只鸡鸭。“现在政府帮扶措施多,我们贫困户只要勤快,不愁没收入。”农胜建说。
酒足饭饱,夜色已深。村民们开始聚在房前屋后闲聊。微黄的灯光下,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今天负责掌勺的贫困户农胜策格外开心,在“庆功宴”上又多喝了几杯。
“以前我们住的木瓦房,四面透风,每年都要修,一层养牲口,二层住人,三层存放玉米,房子里光线不好,白天和夜里一样黑。”农胜策说,如今家家户户住上了新房子。
古桥村驻村第一书记黄炜仲同村民们一样高兴。“古桥村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居住条件差等问题基本解决了,今年脱贫没有问题。”黄炜仲说。
在外打工的农文英这几天刚回到村里,他绘声绘色地给村民描绘起山外的世界,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几天前,村里刚建好太阳能路灯,到了晚上,村里再也不是黑漆漆一片了。”农文英说。
从前一到晚上便足不出户的老人们,如今晚饭后便到屋外走走,寂寥的山中岁月开始变得热闹。86岁的老人陆秀君说起村里的变化,难掩激动之情。
“感恩的话说不完,现在政策好,村里变化大,路通了,用电用水很方便,大家每天晚上都能聚在一起。这样的日子,我还想活到100岁。”陆秀君说。
关键词:古桥村的“庆功宴”


湖北迎新一轮雨雪 动物“花式”过冬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