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一日一村 一日一村
空心村变身文化创意村
河北日报记者 陈 正
“彭城街,五里长,旮里拐弯笼盔墙……”8月17日,峰峰矿区张家楼村“老缸调茶馆”前,一曲朴实酣畅的“老缸调”唱腔,吸引着众多游客纷纷驻足观赏。
50岁的徐霞是张家楼村土生土长的农民。2019年,她放弃外出打工,投资十余万元在老村开办了“老缸调茶馆”。这两年,眼瞅着以前无人问津的老村内,游客越来越多,她也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乡村振兴给农村带来的活力。
张家楼村位于邯郸市峰峰矿区彭城镇东南方向,距古镇彭城约1.5公里,村庄占地面积200亩,分为东片老村和西片新村两部分,这里盛产优质瓷土,当地百姓凿井挖土,源源不断供应着磁州窑炉火千年不熄。
张家楼的老宅多沿河而建,参差错落,隔河相望。村内街巷蜿蜒交错,如果说青砖绿瓦是江南的符号,那笼盔就是张家楼独有的景观。笼盔,是一种烧造瓷器素胚时使用的匣钵,瓷质、中空、圆柱形,当地村民就地取材,建成独具特色的笼盔墙。漫步街头,古铜色的笼盔墙一溜排开,既沧桑又大气,而遍地笼盔墙的张家楼也被称为“陶瓷垒成的村庄”。
挖瓷土、烧硫磺曾经是张家楼一带村民致富的产业,带动着挖煤经济在这里也非常兴盛。2000年后,为保护生态环境,小煤窑被关停,传统的陶瓷烧制工艺被淘汰,张家楼村村民的经济收入随之下降,许多年轻人开始外出打工。随着张家楼新村的建设,村民陆续从老村迁出,独具韵味的老村逐渐凋敝、衰败下来,民宅空置率超50%。
看着带有磁州窑文化特征的古村落被遗弃,当地文化学者赵立春坐不住了。2015年,他找到镇政府和村委会,提出保护老村的方案。他认为,对张家楼老村的保护,不仅要保护老建筑,更要守住这里源远流长的文化,以文化搭台推动乡村振兴,让村民们受益,延续古村生命力。
在赵立春的感召下,艺术家们陆续来到张家楼,在保护村庄原貌的基础上,共同成立了张家楼艺术公社。一个个即将坍塌的老宅子被清理加固,一个个工作室、创作室、展览室在一处处老宅院中落成。在这个拥有千年文化积淀的古村落里,艺术家们开始了书画、陶瓷、诗歌等作品的创作。
峰峰矿区把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作为工作重点,借邯郸市旅发大会之机,对张家楼村的路、水、电、气、绿、房等基础设施进行全方位的提升改造,盘活“空心村”及空闲宅基地,先后吸引了张家楼国际陶瓷艺术公社、印象磁州窑等文化产业公司入驻,一些村民看到商机,纷纷开设茶吧、陶吧、农家乐等,昔日沉寂的老村重现生机。
2017年,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助力下,艺术家与村民们共同打造了《印象磁州窑》大型实景演出。高峰时,张家楼村近百名村民参演,不仅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还带动了当地“夜经济”,推动峰峰老工矿区经济转型。
2018年,张家楼村开始实施村庄垃圾分类,并进行污水处理终端、水冲厕所和公厕等建设。昔日藏在深山里的古村落被越来越多的游客熟知,张家楼人也越来越自信。曾任张家楼村村主任的郝付强卸任后,联合朋友投资50万元,在村里打造了两个民宿小院;村民郝维铭重新修葺老宅,开设了一家陶艺生活馆;更多的村民在实景演出、苗木鲜花栽培、特色蔬果采摘等文旅产业中找到了工作,张家楼人迈步走进属于自己的“新时代”。
截至目前,张家楼村常驻艺术家30多名,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实现文旅综合收益300余万元,带动就业近百人,村集体年收入突破10万元。
每逢周末、节假日,古树参天、水声潺潺的张家楼村内游人如织,超市、茶馆、农家院里人烟阜盛。张家楼村由昔日的“空心村”蝶变为“文化创意村”,实现了文脉传承、乡村美丽、产业兴旺、村民致富的协调共振。
关键词:空心村变身文化创意村


湖北迎新一轮雨雪 动物“花式”过冬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