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一日一村 一日一村
贵州湄潭依托乡村资源激发内生动力:做强茶产业 蹚出致富路
作为西部内陆山区农业县,贵州省湄潭县矿产资源贫乏,工业基础薄弱,无大城市作依托。近年来,通过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深入推进农村产业建设,湄潭县成功蹚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2019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14726元。
科学规划,激发潜力
高山环绕的黄家坝街道官堰居村,桃花江从田坝中蜿蜒流过,两岸形成了肥沃的良田。用乡亲们的话说:“这里水土好,种什么长什么。”
过去,田坝里的村民温饱虽不愁,富裕却谈不上。“有几家种点香葱,挣个零花钱。”官堰居党支部书记李洪刚说,当地有种植香葱的传统,但不成规模。“政府看准了香葱种植产业的潜力,这些年下大力气引导村民调整种植结构。”
李天席是当地香葱种植大户,“每年4月开始种植,一年能种两到三季,每亩能收4000至6000斤,按市场价一斤4块多,年均亩净利润2万余元。”
“这个产业选对了!”村民鄢明超的香葱基地从2017年的20多亩发展到今年的70亩,未来计划发展到200亩。他的信心来源于当地对香葱产业发展的重视。在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帮助下,当地建起了制冰厂,解决香葱长途运输的问题;在当地设立香葱交易中心,便于葱农销售;联合临近居委会合资组建公司,统筹产业发展。
目前,官堰居村示范带动群众种植香葱4000余亩,实现产值9600余万元,惠及农户1100余户,香葱种植农户户均收入5.6万元。
产业融合,强化优势
湄潭县黔茗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前不久签下了公司成立以来的第一张茶叶直接出口订单,价值3200万元人民币。此前,他们都是先将产品销往福建、浙江等地,然后再实现出口。
湄潭是有名的茶乡,特色在茶,优势也在茶。近年来,湄潭在常态化抓好茶叶质量安全的基础上,成立茶叶出口贸易工作专班,出台相关政策,积极为企业搭建平台,推进茶叶出口工作。
“其实湄潭的茶叶早已走出国门,但‘湄潭茶’的品牌并没有打响。”公司董事长刘福俊坦言,“通过这次出口贸易,我们真正打开了通向国际市场的大门。”
湄潭县茶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刘艺介绍,今年全县新增15家茶叶出口贸易企业,出口订单量大幅增加,截至8月底出口金额达到779.51万美元。
近年来,茶产业还借力“互联网+”,与电子商务、创意产业、文化旅游等相融合,茶文化、茶旅游产业逐渐发展起来。2019年,全县接待游客625.8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3.61亿元。云贵山茶庄、天下第一壶茶文化主题公园等成为热门景点,一个完整的茶产业布局正在形成。
因茶而乐,因茶而富。2019年,湄潭县发展生态茶园60万亩,茶叶产量7.25万吨,综合产值139.45亿元;以茶叶加工为主的贵州湄潭经济开发区,工业总产值达28亿元,实现6300余人就业;茶叶加工企业达566家,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以上来自茶产业。
盘活资源,释放动能
今年国庆节期间,湄江街道金花村村民徐学书的农家乐和民宿生意很红火,一家人从早忙到晚。而在5年前,徐学书还只有一个身份——茶农。
如何让村民从传统产业中走出来?抓住湄潭县列入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的机遇,湄江街道以大青沟组为“试验田”,进一步盘活乡村资源。
金花村将大青沟的茶园、田地等资源逐一清理,并确权颁证;然后,成立大青沟旅游专业合作社,共同开发乡村旅游。这个仅有70多户人家的偏远村庄,通过发展旅游业,目前已实现人均收入近3万元……
近年来,湄潭还稳步试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不断激发农村发展的活力和内生动力。全县共组建120个村(居)股份经济合作社、935个分社和2个镇级联合社,44.3万农民成为股东。农民参与产业发展等获得收益1475万元,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达5026万元。
关键词:做强茶产业 蹚出致富路


湖北迎新一轮雨雪 动物“花式”过冬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