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评论 艺文 阅读 非遗 国学 人物 戏剧 国之瑰宝

首页>文化>资讯

《明日可及——2021大湾区青年艺术家计划》颁奖典礼举办

2021年11月19日 13:12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相关阅读

绘画组一等奖

张钊瀛《世界乐园——镜湖印象》

温辰旻《人间筑》系列

袁泽强《临时性组合》系列

《世界乐园—镜湖印象》-张钊瀛-绘画组一等奖

《世界乐园—镜湖印象》的创作来源于:澳门与珠江沿海一带是中国最早的通商港口和文化交流集中地,而“文化乐园”的概念是一个开放的命题,艺术家此次选择在澳门发生的感受感悟与剧场性绘画结合,让“世界乐园”与大湾区文化的交流相结合,与张钊瀛生于大湾区的广州与学习期间在澳门做的调研成果相结合,形成了一个社会剧场——世界乐园。

学术委员会成员汪蓝认为:“张钊瀛的作品《世界乐园—镜湖印象》,以熟练的绘画写实手法搭建了一个虚拟的戏剧场景,运用图像符号寓意童话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交织,表现了人初的记忆与文化的影响。采用“挪用”和想象的手法,使得画面既有梦幻的迷离又充满空间感的跳跃。作品表现手法娴熟,命题新颖,是对绘画艺术形式的可贵探索与实践。张钊瀛的作品《世界乐园—镜湖印象》,以熟练的绘画写实手法搭建了一个虚拟的戏剧场景,运用图像符号寓意童话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交织,表现了人初的记忆与文化的影响。采用“挪用”和想象的手法,使得画面既有梦幻的迷离又充满空间感的跳跃。作品表现手法娴熟,命题新颖,是对绘画艺术形式的可贵探索与实践。”

人间筑系列-溫辰旻-绘画组一等奖

作品《人间筑系列》表现的是:场所是存在空间的基本元素之一,而场所的叙事性体验也是空间的核心。记忆作为集体的实体,是将人们以共同的身份联系在一起,通常以群体互动与记忆行为保持鲜活。在绘画中的解题思路所引发对于人的关注,勾勒出古希腊作为神话仪式的“还乡曲”奥德赛的回思,这不仅是个人感伤更是关于人类命运的比喻,成为后全球化时代“移民潮”,集体记忆与身份认知的共同议题。

学术委员会成员管怀宾院长认为:“温辰旻的绘画试图以某种文本记忆探讨客路它乡的触感与体验,这里的它乡并非现实的写照,同样记忆的考论在那些被支离的乌托邦想象与超现实情境中获得再构。他的《人间筑系列》试图将场所与集体记忆以及个体身份认同等复杂的问题融入到史诗般的画语结构与情境之中,进而勾勒出大同世界中那略带乡愁的希冀之中,这一切似乎应景着全球化语境中的“移民潮”尤其是疫情影响下的种种境遇。”

临时性组合系列-袁泽强-绘画组一等奖

作品《临时性组合系列》的画面中将不同语境、不同趣味、不同价值、不同性质的东西并置,拼贴在同一作品之中,最终使它们的意义再重新组合后发生矛盾和变异,产生贬值、暧昧、荒诞、幽默,可笑,调侃等效果。大部分素材是从周围环境中被人抛弃、待处理的废弃物品。搁置这些物品的这一过程都有一种时间性,可能是短期的,也可能是长期的,正因为如此,物品则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和味道,并且有一定的痕迹感和特有的时代气息,而这些正是让创作者袁泽强着迷的地方。

“袁泽强较早便建立了一套组合和篡改图像的方式,而新近的作品则由图像层面的覆盖、集合走向了更为多重的组织。在《临时性组合》系列中,一个是所习见的植物的外形被转换为剪影式的建筑轮廓,并分离为正负两个部分;二是打破平面空间的制约,通过图像的挖取,将画框内部曝露出来,从而使得绘画成了一个立体的装置。这样的探索无疑突破了“图底”关系以及画框画幅的原本意义框架,而给绘画增添了新的维度。”学术委员会成员胡斌给出这样的评价。

摄影组一等奖:

黄斯婷《万神殿》

陈荣辉《观看王维的十九种方式》

范献鑫《平均分割》

萬神殿-黄斯婷—摄影组一等奖

《万神殿》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万神庙,这是古罗马时期兴建的宗教建筑。二千多年以来,日光经由「万神庙」中心的穹顶撒落在神殿之内,站在这唯一的光源之眼下,当我们与之仰望,彷佛能够透过领受圣光,使「人与宇宙」、「人与天国」、「人与圣神」连结交通,当意识与思绪无限延伸之际,内在之灵已进入浑然无限之中。

学术委员会成员吴方洲给出的评语是:“《万神庙》作品以置身古罗马人膜拜众神的庙宇,将自己眼睛捕捉到的图像转换为摄影作品,以自己的所看转化为可使所有观者的所看,光透过万神庙独特的穹顶圆形洞口照射,是建筑的光源之眼,也是作品呈现的画面之眼。作者置身仰望,彷佛领受圣光,由眼睛传递到心灵的感动,这种宗教性的体验,也通过图像传递给更多的观者。观者的眼睛很难不被图像中的画眼捕捉,有如身临其境。作者和建筑的连接,光眼和心灵的连接,图像和观者的连接,画眼与更多人心灵的连接,“人与宇宙”,“人与天国“,“人与圣神”的感动与思考,通过作品也与观者连接。” 

观看王维的十九种方式——陈荣辉-摄影组一等奖

《观看王维的十九种方式》这组作品主要尝试用东方审美去探索美国景观的可能性。相比流行的彩色大画幅景观摄影,陈荣辉更感兴趣的是真实之外的东西,比如如何将灵动的时间和层峦的空间在照片中进行展现并留以观众更多想象的可能性。利用摄影语言将抽象的片段组合重叠并延伸,以此赋予了作品三维的空间。与其简单地将东方视觉元素拼贴到西方的景观摄影之中,他更倾向于将中国绘画的精神与诗意融入到在美国的摄影实践中。

学术委员会成员Alexandra Grimmer这样解读:“这组作品主要尝试用东方审美去探索美国景观的可能性。旅居纽约的陈荣辉,引用了艾略特•温伯格(Eliot Weinberger)著作《观看王维的十九种方式》中对中国传统文学意向的演绎,将中国绘画的精神与诗意融入到他在美国的攝影实践中。 

平均分割-范献鑫-摄影组一等奖

《平均分割》这组照片试图表达在现实与梦境的二元对立中寻找一种联系,旧文明留下的记号就像一个遥远的梦境一样显得并不真实,这种被破坏后的遗留与复杂的内心世界共存在时间的涟漪中,范献鑫将身体语言与这种环境相结合,是想叙述一种由现实向梦境中逃离的状态,捕捉事物的消极性中存在的美感。

学术委员会成员宋振熙表示:“艺术家的这组系列作品,将传统摄影的质感表现了出来。在建筑空间和摄影的二维视觉间精确的寻找一种构成上的和谐。在此基础上,艺术家增加了更多的叙事感,将本来被摄像机塑造的过于严谨的空间形成虚幻的情境,梦境中的人物和空间发生关联,在神秘下给予特殊的美感。这也充分的运用好了摄影的魅力,让时间性和空间性重新编辑叙述。”(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杨岚

01 02

关键词:作品 绘画 湾区 摄影


人民政协报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