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宏观 金融 行业 国企 民企 人物 新资讯

首页>经济>资讯

专家解读中国经济半年报:

“期中考”后,中国经济如何再发力?

2022年07月18日 17:18  |  作者:王硕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7月18日电(记者 王硕)7月15日,2022年中国经济半年报出炉。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2.5%。其中,二季度中国经济顶住超预期突发因素带来严重冲击,GDP同比增长0.4%。如何解读这份半年经济的“成绩单”?

7月15日,中新社“国是论坛:2022年中经济形势分析会”举行,多位专家深入解析宏观经济形势,并对下半年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提出建议。

中国经济呈恢复性表现 经济大盘企稳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原副院长白景明认为,在超预期因素影响情况下,中国上半年经济虽然增速下降,但仍能实现正增长,说明经济大盘稳住了、站住脚了。

其中,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63元,同比增长4.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0%。白景明认为,居民收入增速超过GDP,这是中国经济的一个亮点,说明我国经济内生增长基本的特征并没有变。

同时,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1%、制造业投资增长10.4%。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GDP增速,这表明,在经济受冲击影响较大、消费增长变慢之时,投资增速补充了拉动经济的空位。

白景明分析,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对拉动消费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自6月1日起,我国对部分乘用车实施减半征收的车购税政策。刺激之下,市场已有起色。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研究分会数据显示,6月1日至26日,中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42.2万辆,同比增长27%,较上月同期增长37%。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分析指出,从二季度的进出口增速、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以及工业增加值等数据能看到,5月份经济数据主要指标开始企稳,6月份主要指标开始进入到扩张的区间,二季度经济呈恢复性表现。

中国外贸增长超出预期 外汇市场彰显韧性

海关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外贸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取得9.4%的增长,其中6月当月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均创月度新高。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认为,这为下半年稳外贸奠定了坚实基础。

张建平分析指出,上半年中国外贸有一系列亮点:一般贸易比重进一步上升,表明外贸企业转型升级加快,竞争力提升;与“一带一路”沿线市场贸易增速高于整体,国际市场多元化取得新进展;民营企业日益成为外贸主力军;跨境电商、海外仓等贸易新业态高速增长,对整体外贸增长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等。

在外汇方面,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指出,虽然今年上半年人民币汇率出现宽幅震荡行情,但迄今为止,中国外汇市场初步经受了考验,彰显了韧性,全球人民币外汇储备份额再创新高。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公布的今年一季度末全球外汇储备资产分布情况显示,全球人民币外汇储备份额达2.88%,环比上升0.09个百分点,虽然外资在减持人民币资产,但减持规模非常小,环比减持规模下降,全球人民币外汇储备份额增加,并没有影响人民币在国际上的接受度和认可度。

管涛分析指出,这波外资持仓回撤测试了中国金融韧性,有助于增强中国稳慎推进金融开放的决心,也有助于提振外国投资者对中国金融开放的信心。只要中国继续实施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推动金融市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建设,推动制度型金融开放,人民币金融资产在全球仍会具有重要的配置价值。

中国有持续稳住物价的底气和能力

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涨幅今年以来连续6个月回落。

“在全球高通胀背景下,中国物价能够保持温和增长,这是宏观经济治理难得的绩效。”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郭丽岩看来,中国稳物价的成绩来之不易,为更好稳住经济大盘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环境。

郭丽岩指出,中国在保证重点民生商品的供应和价格稳定方面已积累了一整套机制,在产供储销全链条应对突发事件冲击的预案和应急处置方面已比较完善。

她分析说,中国坚持科学把握政策力度、节奏和重点,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强刺激,对稳物价有良好支撑。同时,中国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应对冲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国内供求匹配总体关系相对稳定,并没有出现类似国际市场供求错配的情况,目前重点区域的产业链供应链复工达产的进度稳步推进。

“目前,消费处于加快恢复的进程中,食品等基本生活类消费品消费一直相对稳定。”郭丽岩认为,“综合上述分析,即便当前全球通胀高企,展望全年,中国没有出现全面通胀的基础,中国有持续稳住物价的底气和能力。”

房地产业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认为,上半年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超出预期,但仍表现出一定韧性,这体现在5、6月份多项楼市核心数据跌幅收窄或止跌。

在他看来,目前房地产市场正从负循环向正循环转变,下半年市场有望恢复。如果没有外部意外的冲击,房地产市场或在三季度开始恢复,四季度一些指标可以转正。从空间上来看一二线城市有望率先回暖。

下半年:复工、开工、精准促消费

谈及下半年中国面临的挑战,张燕生认为,国内的难点是拉动需求,尤其是消费需求。国际上,当前全球面临高通胀压力,主要国家通胀率都达到8%至9%左右,如果反通胀压力加大,全球不可避免地会陷入衰退,因此通胀和反通胀的力度对中国下半年经济影响较大。此外,斯里兰卡经济危机、全球粮食和能源危机、俄乌冲突等也会给全球经济及中国经济带来不确定性风险。

面对这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张燕生建议,下半年的政策从三方面着力:一是统筹科学防疫和经济社会全面恢复,推动复工。特别是对于个体工商户和中小微企业要继续着力执行六个方面33项措施,并作适当措施补充。二是推动国家基建项目全面开工;三是精准出台直接稳消费的措施。让居民将稳消费的钱花出去,直接产生需求,带动市场主体、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恢复。

张建平认为,目前全球能源危机、粮食危机将在很大程度上冲击全球市场,对需求产生收缩性影响。因此,外贸企业需密切跟踪市场变化,用好自贸试验区等红利。

白景明指出,我国内需还有释放潜力。其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给市场更加积极的预期。

对于房地产行业,倪鹏飞认为,靠房地产行业自身难以在短期内走出困境,因此需要外力的帮助。他建议,要千方百计保持复工复产;第二,采取有力措施,如暂缓执行贷款集中度“三道红线”,加大开发并购贷款的力度,考虑建立纾困基金等,化解房地产风险。

编辑:秦云

关键词:中国 经济 增长


人民政协报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