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教育·资讯 教育·声音 教育·实践 教育·思想 教育·人物 成长·导航

首页>教育>教育·声音

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合作和协同问题

——在“庆祝第三十八个教师节暨2022·中国教师发展论坛”闭幕式上的讲话(有删节)

2022年09月15日 17:39  |  作者:民进中央副主席 朱永新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今年是民进中央举办的第15届中国教师发展论坛,我们秉持为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助力的初心,不断改进工作,使论坛成为民进在教育领域的品牌活动,成为民进和教育界同仁的盛会,在教育界产生了一定影响。

本届中国教师发展论坛的主题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与服务体系建设”。在论坛即将闭幕之际,我想谈一点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关于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合作精神和协同工作的问题。  

我最近正在读一本新书《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这是一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报告(2021年11月)。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每隔25年左右就会发布一个非常有前瞻性的报告,其实都是当时对于未来教育非常重要的分析。1972年发布的报告是《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这个报告提出了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理念。也就是说,学习内容已经不是简单地在学校就能够完成的,学习是终身的事情。这个文件也被称为《富尔报告》,我觉得它把教育从学校拓展到人的一生,这是这个报告最重要的亮点。1996年发布的报告是《学习:内在的财富》,这个报告提出了著名的四个“学会”——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我们称之为四大支柱。它打破的是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格局,强调做事,强调生存,强调共同生活。这份报告也被称为《德洛尔报告》,我觉得它是把教育从知识拓展到生活,是非常重要的转型。

最近的这份报告是在与超过100万人进行了历时两年的广泛咨询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报告明确提出,人类的未来和地球的未来都处在危险之中,需要重新建立我们与彼此、与地球、与技术之间的关系,需要一个新的教育社会契约。这份报告专门用一章的篇幅讲述了“教师的变革性工作”,在这一章的引言中,用了杜维明先生《仁与修身》中的一句话:“教师不一定拥有获得真理的特权。他和他的学生一样,也处于不断进步的过程中。”换言之,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与学生一起成长。报告开宗明义指出:“在新的教育社会契约中,教师必须处于中心地位,其职业也必须被重新评估与构想为一项激发新知识、实现教育和社会变革的集体事业。”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经常是孤军奋战的,有一些天才式的教师的确让学生膜拜,也取得了一些骄人的成就。在应试教育的体系中,教师经常是竞争的对手,教室就像一堵围墙把其他教师挡在外面,出现了当代日本教育学者佐藤学所说的教师把学生私有化、教室私有化、学校私有化、教学工作私有化的现象。但是,在今天,个人英雄式的教师已经很难有用武之地了。在教育资源泛在化、网络资讯即时化的时代,学校已经不再是唯一的教育场所,教师也不一定是学生们见到的最有学问的人,靠教师的个人智慧已经难以适应这个“后喻”文化的社会。

其实,智慧只有在彼此交流的情况下才能共生共长,教育只有在彼此合作的过程中才能取得成功。报告提出,教师的个人天赋与才华需要通过协作和支持才能得到加强。教学不是“一个人在紧闭的教室门后带领一名学生完成课程”,而需要“一群人”的共同努力。所以,要将教学“重铸为一项协作性专业”。

作为“一群人”的教师,我们要打开教室的大门,开放我们的课堂,和其他教师组成“共同备课团队”,分享智慧、集思广益,在共同研课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共同成长;作为“一群人”的教师,我们就要打开学校的大门,利用社会的资源,美术馆、博物馆、科技馆、大自然都是我们的课堂,社会贤达、各界精英都是我们的伙伴;作为“一群人”的教师,我们就要走进学生的家门,携手父母,帮助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

报告指出,“教师及其同事团队,作为新的教育生态系统与学习空间网络的召集人,在社会和制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塑造教育的未来的关键主体”“教师的教学应进一步专业化,让教师作为知识的生产者与促进教育、社会转型的关键人物而获得社会认可”。每个教师只有同时作为“一群人”中的教师,才能真正肩负起面向未来的教育职责,才能真正成为卓越的教师。“协作和团队合作应成为教师职业的特征。反思、研究和创造知识以及新的教学实践应成为教学的组成部分”。

各位教育界同仁,我们正赶上了“两个大局”,国家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高质量教育体系要为新征程上的新任务、应对新挑战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要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所有这一切,都迫切需要教师群体拥有“未来已来”的紧迫感,自觉追求专业发展和自我完善,掌握新时代必须的素质能力和技能;作为教师,我们不但是一个个体,更是一个群体。我们面对的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业,最复杂艰巨的工作任务,最有潜力的学生,我们只有团结起来,通力协作,才能成为真正卓越的教师。

面向未来,民进将秉持初心,团结奋斗,继续与教育界同仁同心同行,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恪尽参政党之责;我们将继续举办中国教师发展论坛以及基础教育改革座谈会,力争使其更加贴近教师群体、贴近教育实践、贴近教育决策。(作者系民进中央副主席 朱永新)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教师 教育 报告


人民政协报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