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教育·资讯 教育·声音 教育·实践 教育·思想 教育·人物 成长·导航

首页>教育>教育·声音

承百年名校之精华,创优质教育之新篇——

北京四中雄安校区探索优质教育新路径

2024年05月31日 16:49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编者按:2023年9月1日,北京四中雄安校区——北京援建雄安新区三所“交钥匙”学校之一,正式揭牌并迎来了其首批学子。北京四中雄安校区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策略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在推进区域教育合作与资源共享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那么,北京四中雄安校区是如何成功移植并弘扬北京四中深厚的教育理念和独特的教育特色的呢?记者近日走进北京四中雄安校区,一探究竟。

开放空间诠释“杏坛不必有其地”

在北京四中雄安校区的入口处,阳光透过校门,洒在青石板路上,映出一片片金黄。校园内,别具一格的建筑布局巧妙而有序。整个校区是一个长方形,西侧为教学楼、专业教室,南侧为综合办公楼、食堂、室内体育场,学校的五座教学体之间,一条长达120米的连廊宛如一条流动的纽带,将学子们紧密相连,也为日常通行提供便捷。

这所校园,正是北京四中“杏坛不必有其地”教育理念的生动诠释。雄安校区突破了传统校园的界限,将学习空间延伸到学校的各个角落。正如北京四中雄安校区校长黄春所说,“好的教育和校园应当是开放的,让师生们在其中自由交流、共同成长。”

走到初中部教学楼二楼,一片宽敞明亮的阅读空间映入眼帘,转角处,就是开放的图书馆。初一新生李佳芯兴奋地说:“我们学校特别有书香味,教室离图书馆特别近,随时可以去看书,而且学校有很多的图书空间。”

“图书馆365天开放,周末的时候,爸爸妈妈会和我一起来图书馆学习。”初一新生曹帅峥说道。

除了图书馆,校园内还隐藏着许多温馨的阅读角。记者发现,在室内体育场旁的楼梯上,摆放着琳琅满目的书籍,被巧妙地布置成一个个温馨的阅读角。天窗的设计让阳光照射进来,十分温馨。

雄安校区行政老师李田雨告诉记者:“学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场地布置,让学习变得更加自由和多元。在教学楼、餐厅、图书馆等任何共享空间,老师和学生都可以随时互动交流。”

黄春进一步阐释,“学校欢迎各种外部资源进入学校,为学生们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同时,我们将教学活动延伸到校园之外,通过社区教育实践基地、人文游学等方式,将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实际社会、世界紧密连接,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北京四中雄安校区,开放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更是内在的精髓。这里,每一寸土地、每一个空间都诠释着“杏坛不必有其地”的深刻内涵。

以人育人,师生共同发展

北京四中一直秉承“以人育人,共同发展”的教育理念,不仅注重学生的学术成绩,更关注他们的品德修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雄安校区在传承这一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更是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

“每位学生都配了一位专属导师,导师不仅是学生学习上的引路人,更是他们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导师们不仅负责管理学生的学习进度,还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各方面。”生物教师王辉介绍。

“学校采用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英语教师张欣怡说,经学生、家长、老师三方共同商议,对孩子进行科学评定后,学生可以免修或精修相关学科。

“每周三下午,学校都会举办‘大讲堂活动’,邀请社会各界专家学者、老师及家长参与,活动主题丰富多样,包括航天、人文、科学、经济等领域。”李佳芯告诉记者,她最喜欢的就是“大讲堂活动”,因为主题丰富,可以学习到很多课外知识。

“每周五下午,学校都会组织学生户外实践,去实地参观和学习,让学生在行走中感知、了解雄安。”黄春介绍,上学期,学校组织了全校师生到河南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人文游学。“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获得的成长效果要远远大于课堂上所学,拿出这样的时间,是非常值得的。”人文游学,是北京四中几十年来的一个优良传统,是打开孩子们认识世界的窗口。

在这里,师生共同点燃了对知识的渴望,也点燃了人生的火焰。而教师作为关键角色,其言行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张欣怡介绍,学校为每位教师都配备了经验丰富的北京四中本部教师作为师父,她每周都会与师父进行线上、线下交流,探讨教学实践,学习师父的教学经验。

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王辉,在刚来到雄安校区时,也曾心存疑虑:这样的教育模式真的可行吗?学生们固然乐在其中,但学业成绩又如何保证呢?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疑虑很快便烟消云散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我就看到了孩子们身上的变化。不仅仅是学业成绩上,而是成长的方方面面,包括孩子们的精气神。”王辉说道。

京津冀协同下的教育新篇章:走出一条优质教育新路子

“子女教育无疑是吸引人才投身雄安新区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希望在雄安建立一所优质学校,消除家长们对子女教育的后顾之忧,让这所优质学校成为吸引他们选择雄安、共同建设雄安的磁石。”黄春深有感触地说。

面对地域文化的差异,黄春表示,在继承北京四中优良教育方法前提下,更要结合雄安新区独特的教育环境和资源,进行创新与融合,走出一条优质教育新路子。

尽管两地在文化上存在差异,但雄安新区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区,其资源之丰富不容忽视。“这里汇聚了众多高新企业、央企总部和科技公司,这些宝贵的资源对于教育而言,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黄春表示,学校正积极与这些科技公司和文化企业建立联系,将它们纳入学校的教育资源库,成为孩子们学习与实践的基地。

展望未来,黄春满怀信心地表示:“期待百年名校北京四中的教育传统能够在这里生根发芽,让优质的教育资源在雄安新区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我们将继续努力探索和创新,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广阔的未来。”

策划:解艳华

记者:马嘉悦

拍摄:杜晓航

后期:余妍

编辑:马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