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教育·思想
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政工作的协同发展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科学研究的高地、社会服务的平台,其校园文化与思政工作的协同发展,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核心关键就是精神文化建设,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校园文化作为高校的精神风貌、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集中体现,与思政工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塑造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
在当今全球化与信息化交织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作为高等学府独特的精神标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是师生员工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更是时代精神与学术追求的生动体现。与此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其中得到了充分的传播,提高了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度,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空间。在全球文化交流碰撞的浪潮中,高校校园文化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浓厚的学术氛围和深邃的人文精神,成为引领社会思潮、培育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它不仅塑造了高校的独特魅力,更以其强大的软实力,为国家的文化繁荣、社会的文明进步贡献着不可磨灭的力量。
课堂教学是高校思政育人的主要阵地,思政工作是高校坚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践行立德树人使命的基石。它深刻影响着学生政治信仰的塑造、价值观念的构建及道德品质的锤炼,应培育具备强烈社会责任感、卓越创新精神与扎实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思政工作不仅是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催化剂,更是维护校园和谐稳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政治性、实用性和渗透性,为校园文化传播提供了鲜明的政治特色。以我们每周青年大学习为例,每次思政课都有不同的主题。在新思想的熏陶下,学生将了解中国的光辉历史和中国发展至今的“苦难辉煌”。同时,青年大学习向大学生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唤醒年轻人,认清他们当前的处境,明确他们应该走的道路和方向。通过思政教育,高校源源不断地为国家输送忠诚于党、服务于民的
二、 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政工作协同发展的策略
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协同机制。在新时代背景下,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环境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高校作为知识创新与文化传播的前沿阵地,其校园文化与思政工作的协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如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深化课程改革,融入校园文化。课程思政不仅是思政工作与教学体系的深度融合,更是高等教育理念的创新与升华。高校应全面审视并深度挖掘各学科的思政内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以及时代精神的精髓,自然而然地融入每一门课程的讲授之中。学校领导班子要走进思政课的阵地,认真了解学校思政课教师的实际教育情况。不断完善思政共建机制,积极探索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思政课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开展思政教育的积极性。强化师资队伍,高校思政教师作为教育的组织者、引导者,是思政教育成效的关键所在,思政教师政治站位是否正确、理论知识是否扎实、教学技能是否过硬、师风师德是否优良,直接影响了思政育人的成效。所以,要积极推动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师资力量的综合素质,学校要在加强思政课与专业课的衔接,同时,积极推进思政课建设。加强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深度融合,借助生动鲜活的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深入细致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讨。此外,鼓励教师立足本土,同时,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不断强化校园文化意义。如开展假期最大化、红色资源最大化的特色社会公益和实践活动,传承红色基因,丰富学生思政教育。结合学校校园文化和学生群体的独特性,创新开发既具地方特色又彰显时代风貌的思政课程与教学案例,使思政课堂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更加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显著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丰富
开展形式多样,不拘一格的思政实践。另外,高校在思政教育中还可积极探索开发影视教学、红歌教学、戏曲教学等新的高校思政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形成富有思想又生动有趣的思政教学课堂,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课堂的教学成效。比如,通过组织大学生对《孔繁森》《雷锋》《黄大年》等影视作品的观赏,通过艺术作品达到潜移默化、启智润心的效果。在思政课堂上,还可通过对《百团大战》《战狼》等影片的解说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让大学生了解中国历史的厚度与现实的温度。
再如,组织大学生到社区、乡村开展“学四史强信念,唱红歌颂党恩”“赓续红色血脉,争做时代青年”等不同主题的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加深青年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加强大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其次,高校组织参观、走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沉浸式体验,使青年大学生受到感染和震撼,切身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增强实践教学的吸引力和育人实效性。比如,组织学生参加“红色走读”“云游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在历史中追寻答案,让大学生了解中国革命的曲折与艰辛,增强其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使命感和自觉性。
三、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其校园文化与思政工作的协同发展,已成为提升教育质量、培养时代新人的关键所在。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环境,高校应高瞻远瞩,强化顶层设计,明确发展目标与任务分工,建立健全协同机制,确保校园文化与思政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通过成立校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同时,将协同发展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确保各项措施落地生根,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共同书写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新篇章,满足新时代持续发展的需求。
(作者系广西物流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任教师 正高级讲师)
编辑: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