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教育·资讯 教育·声音 教育·实践 教育·思想 教育·人物 成长·导航

首页>教育>教育·声音

唐彩斌委员:要把孩子的健康成长放在心上

2024年07月18日 16:55  |  作者:唐彩斌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作为五届上城区政协委员、十一届、十二届杭州市政协科协界别委员,我在政协大家庭里,从新手委员到评上优秀委员、从不会提案到评上优秀提案,一路学习,一路成长。作为基层学校的校长,总是结合自身工作,把孩子的健康成长放在心上,以孩子的名义鼓与呼,通过政协的平台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 捆绑摇号,给双胞胎孩子入学打个温暖的补丁

众所周知,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政策自公民同招后,民办学校报名人数超过计划数的,均实行电脑随机派位录取。这一举措对缓解老百姓的上学焦虑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因为一人一号,单独网上注册登记,便导致一些特殊情况难以顾及。如,有些双胞胎(也包括多胞胎)儿童,就出现一人摇上,另一人却没有摇上的特殊情况,考虑到上小学的适龄儿童,上学需要接送,给老百姓带来了不便。

为此第二年我就提交提案,建议双胞胎(包括多胞胎)的儿童报名参加摇号,可以多设一个选项,根据监护人意愿,两人捆绑组合一起摇号,或者两人单独参加摇号。这个提案切口小,但是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体会,也得到了杭州市教育局的认可。

当年4月,杭州市教育局特意做了调整和改变。结果,当年就有86对双胞胎如愿走进同一所学校,得到了老百姓的热烈好评,为杭州幸福之城暖心教育点赞。

二、 长幼随学,给二孩家庭孩子入学解除后顾之忧

2021年7月20日,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要让年轻一代积极响应三孩政策,需要有配套政策的出台。作为教育部门,应该有相应的入学和教育政策。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家庭大孩入学后,随着家庭的发展,家庭的户籍和住房会发生变化,按照新的入学政策,可能二孩、三孩无法和大孩在同一个学校上学,难免会家长带来顾虑和焦虑。

为此我在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主要领导的支持指导下,又提出提案,建议多孩家庭子女入学,当现有条件不能满足二孩、三孩和大孩同一学校入学时,可根据家长意愿增加选项,根据大孩入学的学校学籍随学,也可根据家长意愿和实际学区情况,安排长子转学至二孩或三孩所在校就读同年级,减轻家长接送的负担。可以长随幼,也可以幼随长。

提案一发布就引发了广泛关注,上了同城热搜,阅读量近300多万,第一时间在《人民政协报》刊发,后续还在《南方周末》做了整版报道。这条建议也被市教育局采纳,据统计,当年全市累计受惠二孩学生家庭2400余户。让同一个家庭的孩子在同一所学校入学,享受美好教育的幸福体验。教育无忧,生育才有望。

三、 为学生身心减负,不能“什么都从娃娃抓起”

学生身心健康是教育工作头等大事。针对当下各类“进校园”活动繁多,特别是活动中存在部分不符合儿童认知特点、教育规律和学校教育实际的情况。我在调查的基础上多次积极发声,呼吁健全学校课程准入机制,提出杜绝过多“从娃娃抓起”课程的建议,成功助力各级政府加快出台关于规范中小学进校园活动的实施意见的发布。先后两次参加浙江省政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调研和民生论坛,还参与国务院课业负担调研和教育部出台指导文件征询意见。

近年来,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备受关注。我结合一线的观察,建议把各区县的心理咨询服务热线也做归并,建议将学生心理热线作为紧急类热线,设置短号。便于提升宣传覆盖率,提升知晓率,提升服务力。让心理健康咨询热线号像119、120一样家喻户晓,有了知晓度,就有了更多安全感。当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及时便捷地得到帮助。孩子的成长路上免不了有些成长的烦恼,作为教育者的委员,总是把孩子的事放在心上,把小孩子的事当作大事。

履职至今,我很感谢每一次的提案都能得到积极的回应,能得到杭州市教育局的认可与支持。一位大学教授看到我的提案给我留言鼓励,他说教育研究至少有四大功能:影响教育研究领域的发展,影响课堂教学的实践,影响教育行政的决策,以及影响公众教育价值的取向。后两者尤其难做到、易被忽视,但最重要。我备受鼓舞,并将继续努力。

我曾经作为优秀提案委员做过大会发言,我愿意再次分享这句结束语:在一个职业前面加上“人民”,这种职业更加崇高,就像人民政协、人民教师、人民警察。但一旦加上就赋予了更多的责任。希望我们做委员的时候,常为人民着想,希望办理的结果,常让人民满意。

(作者唐彩斌系杭州市政协委员、钱学森学校校长)

编辑: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