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教育·资讯 教育·声音 教育·实践 教育·思想 教育·人物 成长·导航

首页>教育>教育·声音

高校图书馆红色文献的文教功能

2024年10月23日 14:48  |  作者:王菲菲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图书馆红色文献是高校红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动记录和展现了党和国家的历史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载体。图书馆红色文献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资源,在高校思政课中用好会“说话”的红色资源,有利于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增强育人的实效性。

建立健全有效融合机制。图书馆红色文献融入“大思政课”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顶层设计、组织领导、工作保障等方面发力,形成有效融合的合力。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高校党委应将图书馆红色文献等红色资源与“大思政课”的结合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其次,要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由校级党委牵头组织开展跨地区、跨校区合作,推动图书馆红色文献共建共享,互学互鉴。最后,要强化考核评估,充分运用评估结果,持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力度,确保“大思政课”教学的开展。

开发整合图书馆红色文献。高校图书馆要对红色文献资源进行整合,并用好用活红色文献,赋能“大思政课”教学。首先,图书馆应对馆藏的众多的红色文献进行整理,逐一分类编号,便于与“大思政课”具体教学内容相融合,更好地服务于“大思政课”教学,同时进一步补充图书馆红色文献。其次,加强图书馆文献数字化管理,目前高校图书馆存在部分红色文献年代久远、保存难,文献整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应对红色文献进行数字化加工,制定统一的图书馆红色文献数字化加工标准。最后,多渠道“活现”图书馆红色文献,图书馆红色文献是记载历史故事的文献,通过拍摄短视频展示图书馆红色文献整理及内容。

搭建图书馆红色文献融入“大思政课”的平台。高校要通过搭建资源平台、学习平台、实践平台等,多渠道提升图书馆红色文献的供给能力,为“大思政课”教学提供资源保障。首先,搭建资源平台。目前大多数的图书馆红色文献馆藏规模小,有的甚至未建有专门的馆藏,缺乏共享机制。应进一步运用数字技术搭建数字化平台,对红色文献进行整合,便于查阅、共享,同时建立与其他高校图书馆共享机制。其次搭建学习平台。应搭建“大思政课”学习平台,并链接图书馆红色文献资源,促进思政课教师提升备课质量,推动红色文献多场景数字化。最后,打造线下空间。高校图书馆通过合理布局空间,增设红色文献阅读、交流空间,也可作为“大思政课”的教学场所。

推动图书馆红色文献服务“大思政课”教学。多措并举推动图书馆红色文献服务于“大思政课”教学。首先,构建图书馆的多维功能,探索图书馆连接本地红色资源,积极与博物馆、档案馆等合作,发挥图书馆的优势,与地方红色文献数据库等共建共享,挖掘本地红色文献,充实图书馆红色文献资源,发挥图书馆红色文献的育人作用,助推“大思政课”教学服务提升。其次,打造多方合作,形成育人合力,以建设推广图书馆红色文献为抓手,打造图书馆红色文献专业队伍,并联合高校机关、各个学院开展合作,共同制定“大思政课”教学计划,进一步发挥图书馆红色文献的历史价值,提升“大思政课”育人的实效性。最后,图书馆红色文献资源融入实践教学,图书馆联合相关政府部门,发挥图书馆红色文献的资源优势,挖掘、打造地方红色实训基地,进一步共同开展以红色文献资源为载体的“大思政课”教学活动,比如大田“第二集美学村”旧址的打造,形成优势互补、共同育人的机制,提升“大思政课”的育人效果。

(作者系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 王菲菲)

编辑: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