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教育·资讯 教育·声音 教育·实践 教育·思想 教育·人物 成长·导航

首页>教育>教育·资讯

共育共建 让家教科学走进千家万户

2025年01月07日 14:11  |  作者:朱英杰  |  来源: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孩子不愿意和我们沟通,每天一回家就关上房门不愿出来。”“孩子痴迷网络世界,沉迷打游戏、刷手机,怎么说都不听。”“总是控制不住和孩子发脾气,不知道该怎么办。”……

充斥在很多家庭教育中的无助与迷茫,到底该如何解决?家长遇到亲子冲突,到底该怎么办?

记者在1月2日由中国家庭教育学会主办的家庭教育共育共建行动启动会上了解到,由全国妇联统筹中国家庭教育学会、腾讯公司等共同打造的,可协助家长解决如上问题的,家庭教育在线服务平台“幸福家·家庭教育服务园地”已于近日正式上线。

该平台致力于运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将10万﹢真实案例的实践经验转化为数字化知识,为广大家长提供专业化、个性化、及时高效的家庭教育指导。同时,该平台还通过28万志愿者线上问答、热心交流、案例分享等方式,积极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帮助家长解决教育困惑。

新时代以来,党和政府对家庭教育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伴随着党和政府的推动,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全社会对家庭教育亦日益重视。2024年11月,教育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等17部门联合印发《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指出,推动各地全面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确保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更加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更加浓厚。

在此背景下,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及社会各界积极行动。

“希望各方在未来能继续发挥优势,坚持需求导向、服务为本、共建共享。”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家庭教育学会会长赵东花在会上指出:“未来,还要从家庭教育指导的权威性、课程的专业性、知识的全面性,及专家和骨干队伍建设等方面下功夫,以进一步强化家庭教育科学引领和系统服务。”赵东花表示:“法律和政策进一步明确了做好家庭教育的各方责任。越来越多的优秀家庭教育实践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做好今天的家庭教育需要党委重视、政府主导、家长主责、学校主体、社会联动。各方要目标一致、内容融合、优势互补、携手共育共建,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才能真正落实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中国关工委副主任、教育部关工委副主任、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理事长王卫国指出,在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家庭教育至关重要,“要切实将家庭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任务,作为家庭建设的重要内容。”“要为广大家庭提供急需的、专业的、管用的、解渴的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不断地健全完善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知识体系和保障体系。”

据了解,除建设线上人工智能平台外,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及社会各方力量还在助推家庭教育问题解决上开展了诸多实践,几家被评选为家庭教育首批试点单位代表,在会上围绕各自实践情况展开了介绍。

据北京市海淀区妇儿工委副主任,区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吴红蓉介绍,海淀区妇联一直致力于家校社共育共建,构建了三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形成了独特工作理念。筹划了家庭教育讲座、亲子活动及家庭幸福力提升项目。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吴颖惠表示,海淀教科院建立了三级家长学校体系,还坚持海淀开学第一课活动,邀请社会成功人士分享家庭教育故事。同时,培养超300名家庭教育指导者,参与学校和社区的家庭教育指导。

“北京大学教师学院开发了家校共育研修班的教师版,并将其发展为一个偏心理研究方向的研修班。目标是助力所有的教师成长为懂心理、懂孩子、懂健康发展规律的教师。”据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培训办公室主任范皑皑举例介绍,现在他们的培训还发展了家长版,借助具有问题导向的案例事实,陪伴家长获取科学的育儿理念,助力家长与孩子的共同成长。(记者 朱英杰)

编辑: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