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地方政协主席访谈

武汉市政协主席杨智:为推动武汉“三个优势转化”汇聚智慧力量

2025年02月24日 07:41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武汉市政协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的殷殷嘱托,为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在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作出积极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日,武汉市政协主席杨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武汉市政协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开拓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新局面谈了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杨智表示,武汉市政协党组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健全完善以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引领,以党组会议集体学、常委会会议专题学、专题辅导报告重点学、委员培训集中学、机关干部全员学为常态的学习体系。2024年共举行45次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党组集中学习,8次专家讲座和辅导报告,组织委员集中培训5期,累计参训市区政协委员2700余人次。组织各界人士参加武汉市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大会,开展“礼赞75载风雨同舟岁月·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武汉实践”主题征文活动、“团结奋进新征程·英雄城市绘新篇”书画活动等。组织政协智库开展武汉市政协75年口述史研究,组织专家学者深入研究人民政协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一批理论研究成果。2024年是湖北发展历程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并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新征程“建设什么样的湖北、怎样建设湖北”的战略指向。武汉市政协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的殷殷嘱托,为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在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作出积极贡献。

紧紧围绕抓改革促发展加强党的建设。杨智说,2024年,在武汉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协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水平履职,全面坚持和落实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召开政协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制定《关于实施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的办法》,构建起政协机关、政协履职“两条线”的党组织体系,10个专委会党支部、21个党员委员活动小组,实现党的组织对党员委员的全覆盖、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全覆盖。

紧紧抓住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献计出力。去年,市政协围绕“加快武汉新城建设,打造世界光谷”“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打造新时代制造强市”主题,分别召开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提出着力打造光电子信息世界级产业集群、推动传统支柱产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等建议。在市委部署下,市政协围绕推动量子科技产业发展开展系列调研,召开5次推进会,开展专项监督,协助办好武汉量子论坛—2024,助推量子科技产业两个研究院、两个产业园、两个子基金建设发展,为抢占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汇聚智慧和力量。

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重,打造新时代内陆开放新高地。2024年,市政协组织智库专家围绕将武汉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进行专题研究,形成的研究报告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重视;组织主席会议成员以及全国、省、市三级政协委员就阳逻港建设开展调研协商,助推长江新区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重点产业导入和重点工作落实。就“打造新时代内陆开放新高地”召开监督性主席会议,就“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开展界别协商,为推进高水平开放提出一系列意见建议。

助力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市政协聚焦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主动承接市委交办任务,协调相关部门与行业协会开展武汉十大名菜、十大名点、十大伴手礼评选及宣传推广活动,开展协商式监督问计问效,为做大做强“汉味”“汉产”助力支招。界别协商围绕全市历史文化资源深度挖掘与效用提升建言,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提供决策参考。坚持以文化人,编辑出版12期《武汉文史资料》、6期《学习与资政》,出版《品读武汉美食》,编写《品读武汉抗战遗址》,举办武汉文史讲坛,宣传武汉的城市品质与文化底蕴。

坚定加快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的信心和力量。2024年,市政协围绕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提质增效行动持续开展专项民主监督,探索政协民主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贯通协调,巩固长江保护成效的做法得到全国政协和中纪委、省纪委的肯定推介。去年,市政协召开首场专家协商会议,围绕“推动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协商建言。环境资源界以“打造氢能城市,共享绿色生活”召开界别协商会议。为统筹开展“河湖长制和林长制落实情况”专项民主监督,主席会议成员分区分片下沉一线督导,每季度向市委、市政府反馈督导情况和意见建议,助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之城。

努力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着力健全政协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的机制。杨智说,市政协加强反映社情民意、联系群众、服务人民和民主监督机制建设。打造“一委一品”工作品牌,全市共建成一线协商平台、社情民意联系点1006个,开展协商议事活动1220余场次,促进了1300余个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房前屋后实事、基层治理难事得到解决。专委会建设、新闻宣传、社情民意信息、模范机关建设工作得到全国政协充分肯定。

(本报记者 毛丽萍)

编辑:张子怡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