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教育·资讯 教育·声音 教育·实践 教育·思想 教育·人物 成长·导航

首页>教育>教育·资讯

AI赋能基础教育教学变革英语典型课例分享活动在天津举办

2025年04月27日 16:39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天津4月27日电  第85届中国教育装备展期间,由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天津市教委中小学,天津市教科院课程中心共同承办的“AI赋能基础教育教学变革典型课例” 分享交流活动于4月26日在津举行。来自京津冀地区10所知名学校的优秀教师带来覆盖小初高学段5个学科的优秀课例。十节课分别在天津市实验小学、天津市第四十二中学、天津市实验中学、天津市南开中学和天津市耀华中学同步开展,从小学科学的沉浸式实验到高中英语的AI任务链教学,AI技术正以“数智融合”为核心推动教育变革,精准回应新课改“核心素养导向、因材施教、跨学科实践”的要求,为参会者提供了可借鉴的教学实践。

图片1

南开中学高中英语分会场通过课例展示、现场说课、人机共研等形式,分享了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成果,吸引了来自天津地区的教育工作者、专家学者及全国教育考察团代表等300余人参加,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

图片2

活动中,来自天津市南开中学的张妍老师和天津市第一中学的张晶晶老师分别呈现了高中英语课例展示。两位老师以“异课同构”的形式,各自围绕必修三Unit 5《CLIMBING QOMOLANGMA: WORTH THE RISKS?》和选择性必修一Unit 5《A Journey of Discovery》展开教学。

张妍老师的展示课中,构建AI驱动的“三维教学空间”:课前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展示珠峰地理数据可视化图谱,结合心理学 T型人格理论建立跨学科知识框架;课中运用VR技术还原珠峰攀登实景,借助讯飞AI听说课堂的“选择题”“抢答”等交互功能,检查学生对文本的吸收程度;并发起两轮投票,通过答题器掌握全班学生的探险意识,实时捕捉学生观点变化轨迹;课后创设“虚拟刘东生院士”智能对话场景,结合南开校友科考案例实现“地质学+心理学”跨学科融合,引导学生从“文本理解”迈向“价值评价”。

张晶晶老师的展示课中,依托科大讯飞的AI听说课堂,凭借AI赋能构建即时课堂反馈闭环,通过任务链设计提升学生的深度思维,同时课堂上使用“倒计时”“自由表述”等互动工具,精准把握教学节奏,又全面掌握班级的输出情况;通过展示部分学生的作答语音,引导生互评,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强课堂实效。总体来说,本节课集科技感与趣味性于一体,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不畏困难、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与创新精神。

图片3

随后,两位老师以说课的形式介绍了本次课程设计中的技术亮点与创新思路。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的李留建老师则从专家视角出发,结合AI课堂分析结果,与参会教师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助力下新型课堂教学的优化路径。

据了解,AI听说课堂在天津已走进115 所学校,覆盖小初高三个学段,服务了超13师生。例如在天津市第四中学的校园,三个年级 25 个班级均在AI听说课堂的助力下,打造了英语教学的新模式。

此次课例分享活动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天津在“AI+教育”领域的探索迈出了坚实一步,也为全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未来,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将迎来更多创新与突破。

编辑: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