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蒋华良:为所崇尚的科学而努力

2014年02月13日 15:36 | 作者:周红梅 寇光裕 | 来源:《中国政协》杂志
分享到: 

  兼容并蓄,学一行爱一行

  “蒋华良很开朗,他给我们讲笑话,我们都笑得不行了,他却是最后一个笑的人,很有点冷幽默。”“蒋华良会用英语唱沪剧、越剧,一点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科研人员的拘谨、沉闷或学究气。”

  这是几位同事对蒋华良的描述,印证了蒋华良在专业学习中“兼容并蓄”的特点。他对自己从事的专业研究并不固步自封,而是以宽广的胸襟,对各个有利于学科发展的专业兼收并蓄。

  这,也与蒋华良的求学之路有些关联。年仅12岁的他读到《人民文学》上介绍数学家陈景润的文章后,深深感受到了数学之美,陈景润在六平方米的亭子间里“十年磨一剑”,摘取“数学皇冠”的情景,烙在了他的脑海里。于是,他立志要当数学家,并开始自学数学,计划能到大学学习数学或理论物理学。

  1983年,蒋华良参加高考,一心想学数学或理论物理的他,在中学老师的劝说下改填南京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此举改变了蒋华良的人生历程。然而,对于学一行爱一行的蒋华良来说,化学也是一个有待探索的奇妙世界,从小爱好数学的习惯也给他今后的科学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通过刻苦学习,蒋华良学有所成。留在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工作后,蒋华良又根据研究的需要,学习了药物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和分子生物学的有关知识。新药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化的科技创新活动,需要多种学科的交叉融合,也是学科新生长点的源泉。他应用多种学科交叉的方法和技术,开展药物设计、药物新靶标发现等研究,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

  蒋华良还清楚地意识到,在当今科学迅速发展的时代,必须整合优势队伍,打破学科界限。他领导的研究群体由计算化学、计算生物学、化学合成、分子生物学和结构生物学研究人员组成,建立了适应“基因组时代”科技发展新趋势的新药研究模式。他与所内10余个课题组在合作中组成创新团队开展有关研究,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创新群体基金的资助,向更高的目标进军。

  蒋华良的坦诚、直率、正直、大度赢得了他人的尊重,使团队在原来的基础上发展壮大。而他个人,也是硕果累累-2002年,他获得第五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项;2007年,他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9年,在上海市第七届自然科学牡丹奖颁奖会上,他成为获奖人之一。

  但在诸多成绩面前,蒋华良从来没有表现过一丝满足。他说:“成绩是过去的,科学家努力工作,才有未来,才有更加美好的祖国。”

 

编辑:罗韦

1 2 3

关键词:蒋华良 药物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