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藏闻逸事藏闻逸事
陆质雅的收藏奇缘
二、 收藏齐白石篆刻的历程
“处心积虑”的陆质雅,几乎用了一生的时间,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总共收藏到齐白石篆刻艺术作品五百余件。数量之多,质量之精,注定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也是他一生最重要的宝藏。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郞绍君说:齐白石一生为人刻印无数,但为一个人刻大量作品,我只知道有两位,一是朱屺瞻,一就是陆质雅。”他还说:“陆质雅收藏的这批白石作品,绝大多数作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即齐白石篆刻艺术的成熟期与高峰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实际上,朱屺瞻一生收藏了齐白石篆刻作品总共是八十余方,从数量上看,还不到陆质雅收藏齐白石作品的六分之一。
陆质雅收藏齐白石印章,从其订制的时间上看,有一个发展过程。从1922年到1931年的八九年间,陆质雅每年索刻的齐白石印章仅仅只有几方而已。(此处是指带年款的印章,而无年款的难以确定,但无年款的数量不会超过带年款的印章。据目前的统计,无年款与带年款的印章相比要少得多。)如1923年1方、1924年4方、1925年1方、1926年5方、1927年无、1928年1方、1929年无、1930年4方。
但是,到了1931年,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陆质雅索刻齐白石带年款的印章数量陡然提升:1931年是13方,然后逐年增加,1932年为19方,1933年为49方。到了1934年,恰逢陆质雅的50岁大寿之年,他索刻的齐白石带年款的印章更是多达88方,如果加上无年款的印章,应该接近或者超过百方之多,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程度。
这一变化表明,陆质雅对待齐白石艺术的态度,是随着齐白石在国内国外的知名度上升,开始急遽转变,而他收藏篆刻印章的理念也随之做出调整,就是由原来“百家石印吾有八九”的整体(面)收藏,转而进行专攻一人(点)“一不为少”(入印于1936年)的收藏。
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北堂收藏齐白石的印章已经进入尾声。
1946年的年底,齐白石与溥儒联袂在上海办画展。陆质雅赶到了齐白石下榻的住所,齐白石那里已经是高朋满座,等了半天后才匆匆见了一面,说了几句话又不得不匆匆告别。不过,齐白石还是给他带来了两方印章:“生不事人主”与“清极不知寒”。而这两方印章的边跋极简单,一为“丙戌,白石刊”,一为“质雅兄正刊,丙戌,白石”,再无往日的亲热劲了。此时,齐白石越老越矫健,已经红得发紫,而陆质雅也已不是当年风光无限的地产商,开始过上了平静的寓公生活。
转过了年,就是1947年,齐白石将承诺的最后一方印“梅花手段造化神功”寄给了陆质雅。此后,陆质雅再也没有收藏到齐白石的印章,他们之间的印缘到此也就彻底结束了。
1964年陆质雅去世后,北堂收藏的这五百余方齐白石印章由其后人收藏,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散出。据笔者所知,这些印章中的绝大部分均过了王文甫先生之手,其中包括文前所说的北京匡时2013年春拍之“北堂长物”朱文印。
其实,“北堂长物”是陆质雅的自用印。所谓“长物”,原指自己多余的东西,后来也指像样喜好的东西。显然,陆质雅索刻这方印的目的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怀:自己最自豪的收藏就是这批齐白石的印章!
王文甫先生说:“在所有北堂的收藏中,‘北堂长物’印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意义非同寻常!”
编辑:付鹏
关键词:陆质雅 齐白石 收藏 印章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