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一点一评一点一评

赵华胜:忆恩师王盛烈

2014年02月18日 15:01 | 作者:赵华胜 | 来源:《画界》
分享到: 

  六

  2001年我们的恩师王盛烈教授因常年劳累患上了不治之症,并及时做了胃部切除手术。盛烈老师并不知道是不治之症,他一直坚强而乐观地迎接着生活、工作,每天作画,关心同泽画院的活动和发展。当我听说王老师做了胃部切除手术时,我正在外地举办“世纪颂”大型个人巡展,经电话联络,得知王老师手术顺利,正在休养。王老师的大女儿王真真电话告诉我一切正常,收拾得比较干净,可是王老师只能吃流食养病了。我从广州直回到北京咨询了几位权威医生,他们说胃癌关键在术后的第一年是否能度过。如果能度过,可延寿数年。王盛烈老师时年79周岁,第二年即80周岁。所以在2002年10月金秋我们提前为盛烈老师过80大寿,同时,王老师的夫人吕复慧老师也同龄,王老师的老同事、老朋友、老战士孙恩同教授及夫人李桂珍师母也是80高龄。我们一同举办了“祝贺四位老人80大寿及从教五十五周年纪念大会”。

  2003年3月的沈阳会议,王盛烈老师再次手术后,大病初愈即到会与东北三省的学子同事们一起讨论制定了关东画派的近几年的基本活动和规划。2003年9月份在长春召开的“关东画派中国画人物画晋京展工作会议”,王老师已经明确表示要参加这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事已准备好,我们让王真真和儿孙们陪同去长春,可是突然恩师住进了医院,从此再也没有出来。当我们在长春圆满而成功地举办了这次会议之后,我急忙与夫人黄巍回沈阳,去医大二院病房探望恩师病情。病重的王老师接见了我们。当我详细地向恩师汇报长春会议的情况时,恩师好像忘记了疾病的疼痛,他一会躺下听,一会又吃力地坐起来听,不时还插言问情况,支持不了又躺下听。他的心一直与长春会议连在一起,他的情与关东画家的心连在一起。

  王老师因为下午3时要动第二次手术,我们告辞,让老师休息一下。后来听说手术还顺利,我们的心刚刚放下来,第二天却传来了铁牛和真真的呼唤。王盛烈老师让我们几个老学生急速到病床前。栾永让、刘东瀛、李荣光、王敬致、我和黄巍等人一一到场。当我看到王老师的亲属们都从抚顺、沈阳和外地赶来守在床边听王老师最后的话时,我心里已明白,这是恩师叫我们老学生到床边做最后的嘱托!

  轮到我们到床前,我强忍泪水,我和黄巍、栾永让等老同学坐到王老师病床前,我握着老师消瘦的手,他也紧紧地拉着我的手,看着黄巍微声说:“你是个好人,是个上等人,好!”黄巍马上哭出声来。老师又对我说:“我对每个学生都是真诚的,我从来没有恨过哪个学生,我没有对不起学生,我爱着每个学生……”“世界上最重要的是爱,要爱每个人,没有爱就不能成为艺术家……”

  “同泽书画院还要办好,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把关东画派的事抓好,关东画派还有好多事要做,要坚定地走下去。”

  “关东画展去北京,要精,不要太多,作品不在多,在好!不要忘了在外省工作的同学,崔振国是个很好的女画家,李宝蜂、刘声宇、周秀青等等,还有东北籍的关东画家,不要忘了他们……”

  “我还能坚持……今后要靠你们了,华胜!现实主义大旗要扛下去,难是难一些的,就因为难,才要扛下去……”王老师已经很疲倦了,我不忍再让老师讲下去,这时,王老师的外孙女于晨等人都在认真地记录王老师的每一句话。我感受到了王盛烈老师那充满着智慧灵光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他在弥留之际正在尽最大努力将自己的思想表现出来,每句话都都沉甸甸的……

  2003年11月14日恩师王盛烈离开了我们,我们无限悲痛,犹如失去了父亲一般。我向恩师表示,一定按恩师几十年来的教诲,认真按恩师的思想、做人的品德、艺术上的体系去做,接过接力棒,做好我们应做的一切,用我们的实际工作成果,推动关东画派的成长和成熟,一代接一代地发展下去,告慰恩师的亡灵。

  (本文节选自《耕者足迹——王盛烈纪念文集》中赵华胜所撰三篇文)

 

编辑:李勤

1 2 3

关键词:创作 恩师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