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记·工作记·工作
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此身已许核裂变
程开甲院士获最高科学技术奖和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2014年1月10日,北京人民大会堂掌声如潮。著名物理学家、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的创建者和领路人、“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程开甲院士,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接过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大红奖状。在全场目光和镜头聚焦下,这位96岁的老人笑得平静而坦然。
他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开拓者之一、我国核武器试验事业的创始人之一。他在国内第一个计算出原子弹爆炸的弹心温度和压力,其内爆机理研究解决了原子弹的关键问题,为原子弹爆炸威力、弹体结构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他创建了核试验研究所,成功设计和主持了首次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和增强型原子弹等不同方式的几十次核试验,推动了核武器设计、改进和试验技术协调发展,创立了我国自己的系统核爆炸及其效应理论,为我军的核武器应用奠定了基础。——他就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的创建者和领路人,“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科院院士,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程开甲。
为国铸盾
在新中国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1960年6月苏联单方面撕毁协议之后,美、英、法、苏四个核大国对中国在原子技术上都实行严密封锁,中国别无选择,只有靠自己力量研制原子弹。
1960年夏,经钱三强亲自点将,南京大学教授程开甲调进了中国核武器研制队伍,自此,他在学术界销声匿迹几十年。
1984年至今,程开甲任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科技委常任委员、顾问,国家超导专家委员会顾问。程开甲来到国防科委负责核试验科研总体工作,筹备创建核武器试验研究所。程开甲与吕敏、陆祖荫、忻贤杰等人,夜以继日地工作,拟定并论证原子弹爆炸试验的总体方案,研制原子弹爆炸测试所需的有关仪器和设备,为第一颗原子弹的试验作准备。核试验是大规模、综合性、多学科交叉的科学试验,在中国准备核试验的初期,国内没有人懂、也不知道怎样干,没有仪器、没有设备,又无可借鉴。程开甲就亲自编写冲击波、电磁波理论等方面的教材为科研人员讲课,阐述核爆炸的各种物理、力学的作用和过程。他带领科技人员有针对性地钻研核试验理论和技术问题:点爆的流体力学和空气动力学理论,核爆炸链式反应的测量技术和设施;微秒级示波器、快速传输电缆、射线探测和记录系统;每秒几千次到百万次的远距离长焦距高速摄影机;在爆炸后高空烟云之中收取放射性样品和进行放化分析;保证下风方向居民点不受裂变碎片沉降放射危害的气象预报;高精度、高可靠性全系统同步控制系统研制等。
短短两年中,程开甲到科学院、研究所、院校、各军兵种召开了一两百次任务会,提出一个个具体科研要求。经过辛勤努力和刻苦研究,逐步完善给出了一个全面的、在科学技术上广泛交叉的、有高度预见性、准确性和创造性、切实可行的试验方案;提出了有定量分析的爆炸图像;研制出1000多台测试仪器。程开甲遵照周总理提出的要求——“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做到“一次试验,全面收效”,做到“保响、保测量、保安全、保取样”,坚持“一切通过实践”。
西北核试验基地初建时,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喝苦水,战风寒,打只野兔会顿餐。不仅粮食吃不饱,戈壁滩上水也珍贵,早晨的洗脸水留着下班洗手,晚上洗脚,澄清了洗衣服。有时水紧张几天不洗脸。
当时程开甲是核试验研究所的副所长,他的主要任务就是保证原子弹试验取得成功,测得各项参数和试验产生的效应数据。为了制造中国的原子弹,他的时间表上没有节假日,一搞起科研来,经常通宵达旦,忘了吃饭睡觉是经常的事。有一次,程开甲一门心思研究光辐射和力学冲击波能量问题,把吃午饭忘了。当他走出办公室看到别人在午休,他奇怪地问:“你们为什么白天睡觉?”同志们用惊讶的目光看着他,告诉他现在是午休时间。他这才意识到,自己连午饭还没吃呢。这样的事对他来说不足为奇。
第一颗原子弹在哪里爆炸?最初的方案是飞机投掷,但第一次试验就用飞机投掷,会增加测试同步和瞄准上的困难。程开甲以自己渊博的学识,勇敢地否定了原先由苏联专家提出的“空爆”方案。1964年9月,在茫茫戈壁的深处,罗布泊上竖起了一座102米高的铁塔。以后,原子弹就安装在铁塔顶部。程开甲满怀信心地对基地张蕴钰司令员说:“我们没有理由失败,一定响,一定成功!”
1964年10月16日就是在这座铁塔上,惊天动地的蘑菇云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当时在指挥所里身经百战的张爱萍将军激动地拿起话筒说:“总理,我们成功啦,原子弹爆炸成功啦!”周恩来的声音也很激动。随着核试验的发展,程开甲不断提出核试验的方向、改进核武器爆炸方式和测试方法,并在空爆、地面爆、地下核爆炸的安全和抗干扰论证、理论计算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搞地下核试验,程开甲不知担过多少次风险。
在首次地下核爆炸成功后,为了掌握地下核爆炸第一手材料,程开甲和朱光亚等科学家决定进入地下爆心去考察。到原子弹爆心作考察,在我国还是开天辟地第一次,谁也说不清洞里辐射的剂量,其危险可想而知。但程开甲经过细心计算,认为采取多种防护措施后,可以进入。他们勇敢地穿上防护衣,戴上口罩、手套、安全帽,走进了通向原子弹爆心的地下通道。没走几步,温度就升高到摄氏四十多度。他们顾不上自己身体吃了多少剂量,他们在刚刚开挖的直径只有80厘米的小管洞中匍匐爬行,最后进到爆炸形成的一个巨大空间。洞里温度很高,科学家们忙乎得汗流浃背,把所有考察工作做完,取得了我国地下核试验现象学的第一手资料。
这些优秀的科学家用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中国核武器开拓出成功之路。对于这些永载共和国史册的辉煌业绩,程开甲感慨道:“如果当初我不回国,没有到核试验场区,可能个人会有更大的科学成就,但肯定不会有现在这样幸福,因为我把自己的一切都与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了。”
编辑:罗韦
关键词:程开甲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