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要闻

两会前夕从六大领域看中国改革发展走向

2014年03月02日 10:17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政治:民主更丰富,法治更健全
  2014年1月7日,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会正式成立。
  在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唐龙看来,研究会的成立,对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意义重大。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这为我们指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和重点任务。”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杨光认为,描绘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路线图,关键节点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触及深层次问题和利益关系调整,统筹协调的难度加大。“这就要求我们更好地运用人大制度,发挥根本政治制度功效,妥善调整利益关系,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沈春耀说。
  坚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把根本政治制度同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已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
  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2013年12月28日,出席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的常委会组成人员按动表决器,以法律的名义终结了在我国延续半个多世纪的劳动教养制度。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
  “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是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研究室副主任梁鹰说。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法治中国的实现程度将成为衡量中国政治文明发展进程的重要标尺。
  从全国人大加强对“一府两院”监督到中央政府晒出“权力清单”,从党务政务公开到建立解决“四风”问题长效机制,从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到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
  “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引出走向政治清明的必由之路。

编辑:付鹏

01 02 03

关键词:改革 制度 中国 经济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