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藏闻逸事藏闻逸事
现代陶艺家看中了创作自由的民窑
蔡琴
熟谙中国陶瓷史的人都知道,官窑是中国古代专门伺候朝廷的陶瓷工厂。朝廷是特权阶层,只要喜欢,烧一件东西无论花多少钱都不会心疼。乾隆的时候,一尊甜白观音居然烧了一年,雍正更是百般挑剔:“藤萝花……不必画此样”,“墨菊花……嗣后少画些”,“菊花瓣画草了,嗣后照千层叠落花瓣画”……这就是所见“官窑”款款不苟、笔笔入扣的道理。不过,在“乾坤微合德,日月耀重光”的大气之中,官窑处处流露出所受的理性束缚和小心翼翼规范化操作的痕迹,给人的感觉总是不那么亲和,一派“人心似铁,官法如炉”的味道。
与官窑“渭泾分明”的是咱老百姓的民窑,同样一件东西、一种纹样,民窑则呈现出自在、单纯、稚拙、清丽、温馨的风格,一派关良笔意。纵观陶瓷史,从东汉时期的陶俑、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青瓷、唐代的唐三彩、宋代北方的耀州窑磁州窑和南方的吉州窑,到明代以后的多种色釉和青花瓷器;从地域看,安徽的剥花陶器、湖南铜官的印花绿釉陶、湖北圻春剥花罐、朝鲜族地区的黑陶盆……正如南宋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诗所描绘的那样:“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民窑的形象上凝聚了民间朴素而又至深的情感。
许多年前,我和电视台的一帮人在浙江江山一个叫三卿口的古窑场拍片子。古窑场其实就是一个依山而建的小村子,这里有丛林、山丘、烟霭、白云,黄泥打墙的房屋妥帖地散落其间,无意识却符合生态、地形的特点。人们聚居于此几百年,世代相续,以瓷业为生。每天清晨,鸡犬相闻,阳光隔着朝雾和炊烟,射到泥墙上,空蒙迷人。石子铺的山路上,勤劳的人们挑土运泥,开始忙碌起来,悠闲自在,老人散漫成群,在权作茶馆的村委会喝茶饮酒谈天论地。我们按照陶瓷生产的工序一道一道拍过去,其中有两个情景一直让我难忘。一是烧窑前的仪式,女人把洗净的猪头、全鱼、鲜果供在龙窑的头上,掌炉窑工合上粗糙的双手……民窑由于设备等硬件条件比不上官窑,产品的产量、质量往往不可预测。不过,原是再呆板再机械不过的劳作,这么一来,平添许多人文意蕴,我们立足其间也不再乏味。二是看女人们画“没骨画”,“没骨画”就用晕染技法来表现枝叶花草、行云流水等,似花非花,似草非草,似行云非行云,似流水非流水,只是寥寥几笔,却耐人寻味。她们随意地谈着天,嚼的尽是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舌头”,笑声传得很远、很远。不一会儿,一只罐子就画好了,胎不是很白,不是很纯的青料画在上面,人物占满了画幅,树杆粗壮、草丛茂密的绿色掩映着,以无拘无束的姿态相互靠在一起,由于是不事雕琢的写意笔法,有一种浑然天真、大拙为巧的气息。
即使官窑要举行什么仪式,肯定要按照级别进行排位,虽然厅局级的不能排在省部级的前面,但是,有些似是而非的职务很难排出个次序来而又必须排。即使皇帝老儿喜欢“没骨画”,工匠画起来的心情也是紧张的,有这么爽吗?有封建纲常这根“骨头”在,那还有什么“没骨法”的味道?
由于在一种无拘无束的情境生产制作,民窑匠师在长期的实践中,对原料的性能、成型的尺寸、比例等的运用自如,在此基础上富有鲜明的个性,从精神层面上摆脱封建道德束缚,放逐心灵。工业文明机械理性束缚中的现代陶艺家正是看中了民窑的这一点。
在陶艺展上就看到过这么一只小盏,釉色是巩崃窑那种暗褐豆绿,器物内施全釉,器物外施半釉,釉厚得积了起来,釉面没有光泽,深处有细碎冰裂纹开片,或“百圾碎”、或“鱼子纹”, 粗细相间暗红的几笔隐约其间。我想手握这盏,该是持温良久的感觉。据说,这是陶艺家用自家的小电窑烧的,地地道道的民窑。
编辑:付裕
关键词:民窑 陶艺 现代 官窑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