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广州挖出三艘清代木船 为官府巡逻缉捕船
位于北京路45号至65号地段建筑工地的古船发掘现场。
在古船发掘现场发现的一个碗,底下有一个类似中文的“石” 或者“否” 标志,但仔细看起来又不是。看上去倒像韩文字体。
共有三艘 距离现在的天字码头169米
专家推测清代晚期此地仍然是珠江岸边
三艘废弃深埋的清代木船在广州市北京路45号至65号地段建筑工地被发掘,这是2014年3至6月间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专家发掘的成果,这也是广州历史上在城区内第一次考古发掘古船。昨天,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学专家易西兵,向广州日报通报的2014广州五大考古发现之四——北京路地下发现清代古船,成为见证广州城市珠江水域岸线变迁的重要证据。专家在发掘现场还同时发现了陶瓷器、铜钱等遗物。
记者了解到,三艘古船如今已经全部搬迁到广州博物馆进行保护,在对其做各种测试分析,以及脱盐、脱硫、脱水,修复加固等工作后,将作为广州博物馆新馆的重要展品向公众展示。
现场:发现数十件民窑瓷器
在发掘的土层里,还发现了数十件的破瓷器和一些铜钱。其中有落款大清嘉庆年和道光年制的民窑青花瓷;铜钱中包括宋代的元丰通宝、景兴通宝,清代的道光通宝、嘉庆通宝等等。
记者现场看到几十件民窑瓷器,都为破损件,有的碗盘底部还有“嘉庆造”、“清道光造”等落款。其中一件缺口的青花盘子内还题有一首草书诗句,是描写中秋夜月景象的,读来颇有趣味。经过中山大学古诗研究学者陈英群考证诗句如下:“万古中秋月,明如一镜圆。无根照天地,白影在山川。恒吉青百书”。还有一个碗底,打着一个类似中文的“石” 或者“否” 标志,但仔细看起来又不是。看上去倒像韩文字体,给碗的来历添加了几分神秘。
解谜:可能是官府巡逻缉捕船
此次发现古船的工地位于广州市第一批地下文物埋藏区——广州古城至珠江北岸地下文物埋藏区,所在区域属于广州古城区以南、珠江以北,俗称“南关”。专家介绍,发现的三艘木船分别编1、2、3号,船首在北,稍上翘,船尾最深处距现地表3.5米。从出土物及地层关系判断,这三艘木船废弃年代在清嘉庆、道光年间,属清代晚期,其制造和使用的时间则可能早至清代中期。三艘木船应当是使用后废弃在此。2、3号船结构特殊,船头尖细,舱壁肋骨混合使用,具有清代船舶的特点。其长宽比例超过6米,属长狭型船,为快速船。清代中晚期珠江口地区的海盗用一种“快蟹船”抢夺商船财物。这次发现的2、3号船与快蟹船相似,可能是官府用于巡逻缉捕之用。
发掘表明,古船发掘地与现在珠江的天字码头相距169米,专家推测,工地所在至迟在清代晚期仍然是珠江岸边,属江边滩涂地带,此后随着城市扩展,珠江岸线不断南移至今天字码头所在的地方。报记者黄丹彤 通讯员穗文考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清代木船 官府巡逻缉捕船 古船发掘 广州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