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观察 观察

活鸡销量普遍收缩一半以上,出场价格一度跌到成本的1/3

“雾”罩广东养鸡业

2014年03月23日 10:31 | 作者:贺林平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雾罩广东养鸡业

  “雾太大,睇(广东话,看)不清啊!”对于下一步市场前景的判断,养鸡场老板廖乾章这样描述。他看着远处模糊不清的小山坡,勉强露出一丝苦苦的笑。

  这里是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金竹村边的一块荒坡地,廖乾章已在这里养了10年鸡,但最近这一年,生意比较难做。一连两波H7N9禽流感疫情,肉鸡市场颓靡不振,价格降到冰点,廖乾章和几个合伙人一下亏了200多万,市场至今未有明显回暖迹象。就像进入3月的珠三角,不仅没有迎来春暖花开,反而是一个阴天连着一个阴天,到处都被蒙蒙的雾霾笼罩。

  像廖乾章的养鸡场一样,“雾”也笼罩着三水大大小小3000多家禽类养殖场乃至整个广东的养鸡业。记者调查发现,自去年3月以来,广东各地活鸡销量普遍收缩一半以上,出场价格一度跌到成本的1/3。业内纷纷感叹,“养鸡业可能正经历继1997年之后最大的行业危机”,企业和养鸡户几乎没有不亏损的,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家禽企业倒闭的现象。

  两波冲击,养鸡企业亏得多、卖不动、工人不愿来

  廖乾章的账本上,详细记着每天的价格行情和出货量,他捏着两根粗皮裂口的手指,把账本一页一页翻给记者看:“养鸡成本每斤算下来5元多一点,到现在还保不了本;往年这个时候农民工回城,都是价格最高,最好卖的时候。”

  三水是珠三角肉鸡的重要养殖基地。廖乾章的养鸡场占地150多亩,年出栏量70—80万只,销往广州、深圳、东莞和佛山本地等。生意本来做得挺好,可去年3月底禽流感爆发,价格从每斤5.3、5.4元一下子掉到1.6元。“每卖一只鸡就亏10多元。”

  廖乾章和“老伙伴”们咬牙忍着,眼看市场渐渐恢复了元气,价格也一点一点上来,到了9月,开始有钱赚了。可随着8、9月份广东等地陆续查出人感染H7N9阳性病例,第二波冲击又汹涌而来,“刚闪了腰,还没好全,又闪一次。价格又掉回2元多。”他无奈地说。

  卖的多,亏的多,廖乾章只得压缩养殖量。他身后,是一字排开的整齐鸡棚,看起来高大壮观。但一撩开帘子走进去,发现几个棚都是空空的,除了地上撒着一层消毒的白石灰。“我们共58个棚,现在只有6个棚有鸡,都是刚刚捉来的小鸡苗,到5月都不会有成鸡可卖。”一位合伙人长叹一口气,存栏那些才养了40多天的4万多只鸡,挖了个坑,都给埋了。“心疼啊,可没办法,一只鸡一天吃0.3元的饲料,4万只鸡一天就吃掉一万二,再养下去亏得更多。”

  廖乾章戏称,现在养鸡就是“三无”状态:亏得多,无钱;卖不动,无市场;人心惶惶,无工人。他的鸡场,以往要雇20个工人,现在只有不到10个。“怕养鸡感染禽流感。”今年第一批,廖乾章只打算养10万只,仅是常规年份的一半。

  这其实是广东整个养鸡业的缩影。家禽业分析师黎剑雄总结了广州江村、太和两家家禽批发市场过去3年以来的日平均交易量:2011年分别是7.56万只和6.58万只、2012年是9.48万只和7.38万只,而到2013年,跌到了4.8万只和4.4万只。“行业正处于整体亏损状态,并呈现连锁反应。”广东省家禽业协会会长陈迎丰表示,因肉鸡消费急速下滑,销售出现亏损;引至鸡苗销售下滑,供应出现亏损;亏损效应随之传导到父母代、祖代种鸡养殖企业。

  全国最大的家禽养殖企业之一,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温鹏程透露,自去年以来,集团养鸡业巨亏10亿元。这样的亏损对于小公司和养殖农户来说造成的冲击会更加强烈,“很多人做梦都没想过会遇到这么大的危机。”温鹏程说。

编辑:付鹏

01 02 03

关键词:养鸡 市场 家禽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