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协商 协商

多位委员建言水资源保护利用:护水治水 时不我待

2014年03月24日 07:20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全国政协委员施中岩:

把建设节水型社会上升为国家战略

  我国水资源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5方面:一是水资源生产率低下。我国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农业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5,比先进国家低30%。只有40%的工业用水被循环使用,循环使用率仅为欧洲的一半。二是水资源污染严重。一些地区“有河皆污、有河皆脏”,已经危及到了公共水安全。地下水资源形势也已刻不容缓,污染正在由点状、条带状向面上扩散,由浅层向深层渗透,由城市向周边蔓延。三是地下水过度开采。一些地区长期过度开采地下水,致使地下水位大幅度持续下降,带来了含水层疏干、水质污染、海水入侵、河道断流等一系列生态环境和地质问题。四是水资源浪费严重。普通家庭的不良用水习惯、公共场所的“长流水”、“多如牛毛”的流动洗车族,以及城市供水供热管网严重的跑冒滴漏等,导致了水资源浪费惊人。五是护水节水的措施不力。由于水价等调控和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全社会对水的“资源”意识、“危机”意识、“安全”意识比较淡薄。

  为此建议:一、切实加强节水型农业建设。我国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60%,而农业灌溉每年未能有效利用的水量相当于几条黄河。因此,必须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同时,采取切实举措控制农业用水量,提高农业用水的有效利用系数。

    二、 积极推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目前我国中水利用仅限于少数缺水严重的城市,而且以单位或社区自建中水系统为主。国家应当制定一套适应中水回用的制度体系,发出鼓励大规模开发利用中水的明确信号,破除技术、成本、制度等诸多阻碍,支持新建民用建筑增设中水管网,并通过减免税收、提供融资和补助金等手段大力推广中水使用。

    三、 着力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建立健全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对重点地区实行重点监测。加大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的研发。

    四、 大力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目前,我国海水利用技术基本成熟,18000公里的海岸线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国家应当拿出一个清晰的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

    五、 下功夫提高管水用水的实效。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发动全社会力量来实施。一方面,要大力开展全民节水。另一方面,要切实提高法规制度的约束力。

 

       全国政协委员陈清华:

整治长江水环境迫在眉睫

  长江水资源占全国的1/3,相当于20条黄河,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1/5。长江不仅承担着沿线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大多数城市用水都是直接取自长江及其支流,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推进,长江对北方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也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为此建议:把长江流域水环境治理作为国家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试点内容。一是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思路,成立由国家领导人担任主任的长江流域水环境管理委员会;二是统一协调管理长江干支流、上下游水资源环境保护,制定《长江水资源保护总体规划》和《长江水资源保护工程》,全面协调长江流域的产业布局和跨省市江河水量分配等;三是推广江苏、江西等省经验,对长江流域所有河流、湖泊实行“河长制”、“断面长制”和“湖长制”,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

  尽快启动长江法立法程序。考虑到长江的特殊性,建议全国人大尽快启动长江法立法程序。同时,抓紧建立覆盖长江全流域和相关省市县行政区域的红线控制指标体系,加快推进有关法规建设,完善用水定额等技术标准体系。

  加快建立和实行长江流域水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强化长江水环境监控能力和技术支撑能力建设。

编辑:付鹏

关键词:水资源 江河 流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