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钜惠民生 钜惠民生

莫让垃圾伤害了美丽乡村

2014年04月04日 09:08 | 作者:黄晓慧 谢振华 莫益路 祝大伟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广西来宾兴宾区回收农药包装

  赚了油盐钱 美了咱田园

  4月1日,广西来宾市兴宾区桥巩乡岜山村岜马屯,成片的甘蔗苗,绿油油的,一望无垠。不少蔗农忙碌其间,喷施防虫药和除草剂,但田间地头竟看不到一个农药瓶或包装袋。装农药的瓶瓶袋袋,都去哪儿了?

  “喏,它们都在这呢!”正在喷药的村民卓福信解开了疑惑,他手提一个大塑料袋,农药瓶袋都装在里面,“随手捡起,拿回村里给甘蔗管理员,一个一毛钱哩!哪个舍得乱丢?”

  兴宾区是我国最大的县级糖料蔗生产基地,全区甘蔗种植面积150万亩,每年用于甘蔗杀虫、除草的农药使用量达1314吨,产生农药废包装袋2550万个。“这些废包装袋不易分解,以前都不能回收、无害化处理,被蔗农随意丢弃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池塘沟渠,既污染了田园环境,又危害了乡亲们的身体健康。”兴宾区副区长黄谢贤说。“搞农业,用农药总难避免,包装袋不随便丢又能咋办?不能带回家吧?”岜山村支书卓英连说,“田里山头垃圾越来越多,我们看在眼里,心里也急。”

  为破解农药废包装污染环境难题,兴宾区在2011年6月启动了“百万亩蔗区农药废包装回收处理项目”。广西凯米克农业技术服务公司与兴宾区域内制糖企业合作,公司生产甘蔗防虫、除草农药,糖厂购买农药赠送给蔗农,公司和糖厂再回收农药废旧包装。“蔗农把废弃物交到村,村再交到乡镇,乡镇就近拉到制糖企业,我们再送到柳州市一家垃圾废弃物处理厂处理。”凯米克公司总经理徐宏介绍,公司对农药废弃物按照每个0.2元有偿回收,即蔗农一个得0.1元,村甘蔗管理员、乡镇甘蔗站管理员得0.1元。“回收得多,大家收入就高,积极性很高。”

  项目实施以来,已回收农药废包装270万个,净化蔗区环境覆盖面积超100万亩,形成了一套“政府主导、企业实施、群众参与、市场运作”农药废包装回收模式。徐宏说,项目实施后,甘蔗种植农药中毒事故发生率下降了90%,蔗农科学用药率提高了85%,既反哺了社会,又改善了蔗区生态。

  岜马屯年逾花甲的陈可先老人说,前一阵,自己一边放牛一边用竹签捡田间地头的农药空袋子或瓶子,多的一天能捡五六十个,一个月能有100多元收入,足够买柴米油盐了。“现在大伙都注意不乱丢,一天能捡几个就不错了,这个工做不长咯。但我高兴,田里干干净净,比赚这点小钱强!”

  黄谢贤认为,这一项目不仅有效地减少了农药废弃物的污染,更提高了农村乡亲的环保意识。但他也同时指出,项目本身还存在局限。兴宾区有24个乡镇1700个村屯,目前只在300个村屯设立了收购站,由于收购点远,再加上价钱不高,有污染,一些村屯的群众捡拾废弃物的积极性还不高。此外,项目在乡镇、村屯宣传力度不够,还没有做到家喻户晓。

  吉林通化新开村垃圾处理生态化

  垃圾分类扔 处理不累人

  农村的生活越来越好,村里的垃圾也日渐增多。“俺们村里的垃圾,有种地生产的垃圾,还有生活垃圾。以前村头一堆、随手一扔就处理了。”吉林省通化市新开村的李福堂说,现在家家的垃圾都要从“桶”到“池”再到“房”,最后到县里。

  新开村共有3个自然屯,262户人家。村里给每户都分了两个塑料桶,分别收放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生活垃圾。

  家里的垃圾需要倒入路边的垃圾池。这个水泥垃圾池约4平方米,有盖子防雨水,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新开村一共有20个这样的水泥垃圾池,大致按照每10户家庭共用一个建在路边。

  垃圾进了池子,村里的保洁员就接管了。李福堂告诉记者,目前村里有三位保洁员,每天都会把池子里的垃圾清理一遍,一年四季天天扫卫生。“每个保洁员月工资1600元,镇和村对半摊,按月发工资,干活那是相当来劲。”

  如今,每个村都给保洁员配备了专业的粉碎机、铲车、垃圾运送车。保洁员按着屯子走,把垃圾池里的垃圾用车运回村头的垃圾分类间。李福堂所说的“房”就是面积60平方米的垃圾分类间,分别储藏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

  在新开村,村屯路边还放置了12个垃圾箱,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个桶,便于收取随手扔掉的垃圾。这些垃圾箱和散布在村屯的牛羊粪、秸秆等生产垃圾,都由保洁员负责清理收集到垃圾分类间。

  在垃圾分类间旁,有一个900平方米的堆肥场。“像秸秆、大粪啥的可还田垃圾在堆肥场里沤肥,这可是种地用的好肥料啊。”李福堂说。

  “现在村里人很多还不懂啥叫垃圾分类,保洁员把垃圾收到垃圾分类间后往往还得再细分。”李福堂说。无论是家里的,还是田里的垃圾,到了垃圾分类间,就面临待转运和收储待售两种结果。“像纸壳、瓶子之类的可回收垃圾,由保洁员卖出去,还能给自己增收。”李福堂说。经过垃圾分类间,有毒、有害的垃圾要由县配发的专用车辆及时转运到县垃圾处理厂统一处理,剩下的无害垃圾就地减量化填埋。

  通过按照统一标准建设农村垃圾清运体系,通化市在试点地区实现了农村垃圾“户定点、屯分类、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态化处理模式。

  虽然农村垃圾有了合理的回收渠道,垃圾大部分都能够就地处理,但以种田为生的新开村并未就此止步。

  种植的季节,在农药使用高峰期,农药瓶类的垃圾便成为农村中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以前农药瓶子干脆就直接丢掉了,现在村里派专人收,一个瓶子两三毛钱。村里花不了几个钱,就能调动家家户户的积极性,农药瓶啥的能收的溜干净。”李福堂说。

  此外,新开村还开展室内室外卫生标兵户评比、白色垃圾换日用品等小活动。李福堂说,“有的老太太在本村捡不到塑料袋,去其他村串亲戚都不忘捡回一包来换日用品。”

 

编辑:于玮琳

01 02

关键词:垃圾 农药 处理 村民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