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12届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十二届全国政协第八次双周协商座谈会 十二届全国政协第八次双周协商座谈会

全国政协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增强国民身体素质双周协商座谈会发言摘登

2014年04月05日 14:10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全国政协委员陈立人:

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全民健身条例》实施五年来,对提高国民健康素质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4亿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国家民族兴衰,涉及亿万家庭幸福。应站在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关心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为此,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切实加强对学校贯彻《条例》的考核。建议国家加强教育顶层设计,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制定青少年体育运动行动计划,把体育资源投入适当向农村和落后地区倾斜;加强对学校贯彻《条例》的刚性要求。

二是切实贯彻落实《条例》,办好学校体育。逐步提高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加强学校体育的研究与设计;注重田径、游泳等基础项目的开展,同时加快武术、跆拳道等项目进校园;对现行体育锻炼标准和考核办法做必要调整。

三是加强宣传示范,引导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建议政府部门主导,通过媒体和相关体育组织加强宣传,更好地推动《条例》贯彻落实;在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设立青少年体育锻炼和体质健康专题栏目;请奥运冠军和体育明星通过公益性体育文化活动指导青少年。

四是形成社会合力,提升青少年健康素质。建议对《条例》实施效果做出评估,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加大政策导向;建立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人身保险机制和救助保障体系;政府部门和各级社会组织加大投入,有针对性地普及体育锻炼知识,形成全社会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合力。

全国政协委员卞志良:

铸造民族体育产业品牌实现全民健康幸福的中国梦

全民健身事业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体育产业是全民健身的载体。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对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意义重大。对此,谈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 制定专项政策,增强体育产业发展后劲

把体育产业和全民健身写进国家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推动其科学化发展;设立扶持体育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将体育产业和全民健身工作纳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的指标范围,量化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指标,让人民群众从健身中得到幸福。

二、 立足科技创新,推进科学健身的发展

科学健身通过创新科技智能健身载体,打造在线体感运动新天地,特别是在雾霾环境下,可满足人们室内健身的需求。通过体感运动形成的全民健身云平台,能够持续实时收集每一位健身者的健康信息。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等部门,对有利于全民健身事业的科研项目和产品,在项目申报、资金批复、产品宣传推广等方面应给予重点支持。

三、 实施龙头带动,培育世界级民族体育产业品牌

我国民族体育产业实力不强,国家应给予大力度支持。请求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体育总局及相关国家部委,出台具体支持政策,对有发展潜力和国际国内重要影响的民族体育产业品牌,在资金、研发、税收等各个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全国政协委员刘凯华:

关于将全民健身发展指标纳入政府部门考核体系的建议

《全民健身条例》实施以来,极大地推动了全民健身体育事业的发展。但在近五年的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一是将全民健身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但是缺口比较大,没有按照标准拨付;二是用于全民健身的健身设施不足;三是全民健身基础数据统计未纳入政府统计数据序列,相关数据统计由体育部门牵头力度小,困难大,影响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四是不同人群存在的健身问题各不相同。学生健身问题最为突出,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生体育课、体育活动有其名无其实,难以得到保障。中青年有健身意愿,没健身保障。老年人健身热情高,但支持少。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把全民健身指标纳入政府考核的体系,要把这项工作当成抓民生工作来抓;第二,指标体系考核一定要有考核细则和相关办法,既有政策层面的,也有具体操作层面的;第三,从单一的动员全民健身转向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和服务网络,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群众体育事业发展格局;第四,在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上,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尽可能多地建设全民健身体育场馆设施;第五,加大对青少年体育工作的监督力度,将学校体育工作列入学校的综合考核目标,加大考核的权重,违规重罚;第六,要加强全民健身理论研究,做好顶层设计。

关键词:体育 健身 全民 学校 建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