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三联24小时书店能否复制

2014年04月15日 15:04 | 作者:蔡梦吟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民 众阅读习惯的培养对昼夜书店也至关重要。台湾诚品书店以24小时营业著称,但其进驻香港一个月后,便取消了在港店面的通宵营业,因为喜爱夜读的香港人不及 台湾一半;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项调查更是显示,在中国大陆,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不到一本——笼统的“阅读”尚且如此,“夜读”市场如何,无人 知晓。

  张作珍表示,韬奋书店已与楼上的雕刻时光咖啡馆建立了合作关系,联动经营,读者可以伴着书香、咖啡、茶点度过一晚;同时,店内还将售卖背包等文化创意产品。

  但这似乎还远远不够。一位网友认为,要想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夜读队伍,就要把韬奋书店打造成一个文化名人沙龙。“打个比方,如果读者晚上进店能时不时地遇见崔永元或者方舟子,或者能经常听到名人分享阅读心得,这书店还愁没人气吗?”

  张作珍觉得这位网友的建议不错。他笑言:“未来书店将不定期开办各种沙龙、文娱活动,培养和吸引深夜阅读的群体。”

  此前,国内也出现过几家昼夜书店,如上海的思考乐书局浦东店、深圳的星光阅读栈等,但最终都因销量低迷、亏损巨大而难以为继。如何避免重蹈覆辙,是韬奋书店眼下的最大挑战。

  对 此,张作珍透露,其实韬奋书店对于通宵营业酝酿已久,一直在等待合适时机。去年,国家对实体书店大力扶持,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向韬奋书店拨付了100万元支 持资金,国家税务总局又免除了实体书店增值税,韬奋书店终于达到了年营利100万元的水平。而试行24小时书店的各项成本,预计则在200万元左右。即使 夜间营业不营利,算下来,大致也不会亏本。

  张作珍算了一笔更长远的账——略有亏损事小,品牌美誉度事大。他说:“即使亏本了,我们也要努力坚持下去,毕竟昼夜书店的社会效益、品牌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再者,我们背后还有年利润达6000余万元的三联书店支持,有能力承受损失。”

  张作珍认为,对阅读的关注,体现着公民乃至整个社会的素质。“无论职业、身份,在书籍面前,人人平等。哪怕是流浪汉,只要你不带着被子进店,我们都欢迎。”

  植煜喜欢韬奋书店的这种温度。在书架前,他寻找着苏轼的诗词,这是他少年时在韬奋书店的最爱。“以前会边读边想,苏轼的人生那么跌宕,相比之下,我的挫折简直不值一提。”他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书店通宵不打烊,“收留”想从书中汲取力量和安宁的人们。

  然 而,三联书店的雄厚实力,让其每天昼夜营业的模式,在其他书店显得难以复制。北京另一家颇有名气的书店,位于三里屯的“Page One”,只在周末才 24小时营业。店长孙谦告诉记者,今年之内该店都没有每天通宵营业的打算。“目前店里周一到周五白天的营业额加起来,还不到周末营业额的二分之一。”孙谦 表示,如果选择一周七天每日都24小时营业,其营业额将无法弥补大幅上涨的、包括用工在内的各项成本,这将使店方难以承受。

  韬奋书 店则较为乐观。从4月8日晚9点开始,截至4月14日早9点,韬奋书店的累计销售额已达10.1万元,这一成绩远超张作珍的预期。三联书店准备在4月23 日“世界读书日”那天,举行24小时书店的挂牌仪式并正式营业,赢得更多关注。张作珍相信,在书店里和一群爱书之人分享深夜的阅读时光,会逐渐成为一件时 尚的事。“读书不会给你带来立竿见影的变化,但一定会让你的人生有所不同。” 

  4月9日凌晨,植煜挑完了书,准备离开。这时,一个少年穿件肥大不合体的夹克,略显拘谨地走进韬奋书店,脚上的球鞋污渍点点。与少年擦肩而过的瞬间,植煜回头望了一下,感觉好像遇到了20年前的自己。

 

编辑:于玮琳

01 02

关键词:三联书店 通宵营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