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理论文件>理论头条理论头条

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地方政协工作

2014年04月30日 10:03 | 作者:贾英祥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强化为民意识。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政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政协委员要经常深入群众,体察民情,贴近基层,贴近群众,了解群众的疾苦,特别要关注困难群体,了解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诉求,积极促进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解决。要积极发挥各自优势、热心公益事业,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使履职的各项工作充分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
  强化团结意识。团结和民主是政协两大主题。政协委员必须高举大团结、大联合的旗帜,多做团结方面的工作,做好倾听民声、反映民意、化解矛盾、稳定人心的工作。委员的言论和行动,都要从有利于各方面的团结和工作的开展出发,用委员之间的团结,用政协大家庭的团结影响和带动社会各界的广泛团结,不断营造有利于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和谐氛围。
  强化责任意识。政协委员来自各个界别,代表本界别群众参政议政。政协委员做得怎么样,关系到所在界别的意见能否得到充分反映,关系到人民政协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要珍惜荣誉,尽心尽职做合格的政协委员。要充分履行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做参政议政的模范,决不能只挂名不履职,更不能只要权利而放弃责任。
  二、努力实现创新,激发政协工作活力
  在思想观念上创新。要以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国两会精神为契机,对如何做好政协工作进行深入思考,使思维方式、思想观念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要把思想观念创新体现到理论建设和文化建设上,凝聚集体智慧,加强总结提炼,形成指导政协工作的理论成果,营造政协文化氛围。要加强政协委员的相互交流,强化共识,形成合力。加强政协宣传工作,下大力气办好政协报刊、信息、网站等,搭建交流思想的平台。
  在制度建设上创新。要大力推进政协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针对当前政协工作面对的新情况新问题,抓住当前政协履行职能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强专项规章制度的建设,使政协工作各个环节都有严格的制度规范。
  在组织形式上创新。要树立“大政协”的理念,与时俱进推动政协组织建设。高度重视委员队伍建设,主动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吸纳各界代表特别是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进入政协组织,既体现委员的代表性,又注重提高委员履行职责的能力。加强与民主党派的联系,充分发挥政协联系民主党派的纽带作用。切实加强与上级政协和基层政协的联系,加强与其他地区政协组织的交流,为政协组织自身建设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编辑:刘爱梅

01 02 03

关键词:政协 工作 创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