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食话食说食话食说
“原生态”食材未必更健康 专家:偶尔尝尝即可
镜头2:古法木榨菜籽油
《舌尖2》中把“土榨油”作为传统智慧展现给广大观众,引起很多从农村走出来的城里人对家乡土榨菜籽油的集体回味。不少人觉得用它来炒菜“很香、很香”,想起来都快流口水。很多人相信这是因为“尊古法制”让它更“原汁原味”,也因“无添加”,可能食用起来更“安全”、更“健康”。
专家点评:芥酸含量很难控制
“原汁原味更健康?事实并非如此。”王晓波分析说,菜籽中含有芥子苷和葡萄糖硫苷酶,通过物理的压榨,这两种物质可能混合在一起,硫苷酶可把硫代葡萄糖苷水解为有毒的硫氰酸酯、异硫氰酸酯和氢氰酸,这种挥发性物质在开盖加热中如果能完全发挥掉尚可,若有对人体有害的超量残留,氢氰酸可以抑制动物生长或致死;而硫化物长期摄入可阻断甲状腺对碘的吸收,可致甲状腺肿大。
另外,普通菜籽油中有一种脂肪酸——芥酸,其含量可高达20%~25%,长期摄入过多的芥酸,可使心肌中脂肪沉积、血管壁增厚,导致心肌纤维化,损害心血管功能,甚至诱发心肌炎,还可能影响生殖功能。目前,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已建议,食用菜籽油中的芥酸不得超过5%。一些国家对食用油中的芥酸含量作出严格限制,比如欧盟限制不能高过5%,美国限制其含量不能高过2%,我国2004年定的标准是不能高过3%。而未处理的菜籽油,芥酸含量高达40%。
在传统的作坊中,古法木榨菜籽油,虽然保留了油的风味,但其中的硫苷、芥酸含量却难以控制。这类土法榨菜籽油,平时作为调味品偶尔用一用,尝尝风味图个新鲜还行,但考虑到它对人体的健康存在一定的隐患,不宜作为家庭用油长期食用。
解读:“原生态”食材乡味虽浓 但未检测安全性未必高
一部美食纪录片使得原生态食材大受追捧。但什么叫原生态食品?很多人最直接的反应是:天然无污染,生产过程不添加化学农药、不放添加剂。
“但这些食材生产的环境和加工、运输的过程谁来保障?”广东药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主任王晓波教授指出,真正的原生态食品,除了让食材按季节及生长规律、不添加化学农药等物质自然生长之外,生长环境相对洁净、低污染也很关键。而要进一步的加工、储存、运输到各地的消费品,不通过人为采取任何现代工业化食品的加工手段,如何保鲜、保质也是个问题。
“我认为在追捧‘舌尖上的美味’的同时,追求‘舌尖上的安全’同样必不可少。”王晓波认为,人们在追捧原生态食品的同时,无形中也对一些以现代工业化生产加工的食品产生误解,以为加工食品就不如原生态的健康、安全,其实应区别对待。比如,在整个生产、加工、运输的环节中,一些强调“尊古法制”、产地直销的“原生态”食材乡味十足,能满足人们的口感需要;但若未经检测,产地是否真的无污染、产品食用安全是否合格,确实得打个问号。一些生产和加工、运输过程未经检测、没有安全保障的乡土食材,“原生态”很可能只是种美好的愿望,是商家迎合消费者心理的一个噱头而已。
“目前我国对食品安全的问题还是比较重视的,只要是符合标准加工生产的食材,食品安全都是有保障的。”王晓波称:“相比而言,对于拿不出合格食用证明的‘原生态’食材,即使口感、味道再好,安全性也未必高。偶尔尝尝也就罢了,不必太过迷信,更无需盲目推崇。”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食材 原生态 蜂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