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公益募捐:“众筹”时代已到来

2014年05月06日 10:05 | 作者:顾磊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众筹待规范

  公益组织公信力须提升

  今年春节期间,微信的“发红包”行动十分火热,不少公益项目获得“红包”。但随后,对公益众筹的乐观估计遭遇“泼冷水”。

  人们发现,成功募资的公益项目,其额度并不高,效果也不见得有预期的那么好。

  “在春节这个特殊的阶段,大家身边‘红包’充斥,都有点闲钱。如果放到普通人,能募到多少钱?几百块?几十块?做公益的人都知道,公益最难的是执行。几百块、几千块的资金,对一个一般性的公益项目来说,可能做执行费都不够。如果是再由发起人将资金转交给公益组织(或受助人),何苦这么麻烦,而且增加风险,公布公益组织账号或操作方式,在朋友圈发动朋友直接捐不就好了吗?”公益圈人士、网友“gongyiyangfan”在博客上发文指出。

  这位网友认为,即使在“朋友圈”这样的熟人社区开展众筹,也有极大的风险。“谁能保证朋友就不会干坏事?一个人手头紧,走投无路,假借某个公益事件在自己的朋友圈发起募资,同时狂加好友,然后卷钱走人———这如何防止?即便是真的有心公益,也募到了一定资金,这些资金的后续使用情况如何反馈?”

  即便是在专业的众筹网站上,公益项目数量并不多,筹款额度也不高。前述调查显示,网友最注重公益项目的透明与监督,在近几年中国慈善事业公信力受挫的背景下,众筹模式要想吸引大量公众参与,仍有漫漫长路要走。

  以淘宝的“有求必应”模式为例,该平台“以支付宝为技术支持,以淘宝巨大的用户量为募资渠道,从项目审核到资金流向到物资招标到物资购买到执行回馈,全部在线上完成,并且通过“阿里旺旺”向每一位捐赠者回馈执行情况”。即便如此,参与人数仍待拓展。

  此外,与商业类似,公益项目的众筹只是开始,从筹资成功到产生最终成果,有一个项目周期。在此周期中,如若项目执行方式有变化、项目最终效果不尽理想,该如何协调?业内人士认为,公益项目的众筹模式要推广成功,就必须规范这些“游戏规则”。

 

编辑:罗韦

01 02

关键词:公益 众筹 项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