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名家健坛名家健坛
葛兰素史克内地高价卖药 巨额利润“以贿掩贿”
招数2 “黑金营销”
为让医生多开药 借“讲课费”行贿
人们不禁要问,这些贵得离谱的药品怎么能打开中国市场,甚至坐上行业老大的位置?
李某是此次被移送审查起诉的46名疑犯之一。身为湖南某市级医院的肝病中心副主任医师的他,涉嫌非法收受GSKCI医药代表谭某送达的现金数万元以及GSKCI提供的免费旅游。
据李某供述,从2012年3月起,GSKCI为刺激贺普丁的销量,每开出一盒给他20元,每增加一名病例入组(给一名新病人开贺普丁)给他100元。他每月可以开出150到200盒,增加5到8名病例。而谭某在每次按月送钱的同时,还会递上一张“讲课单”让他签字,言明这是“讲课费”。
“我一年分12次支付讲课费。实际上,李某总共只讲了两三次课,其他大部分都是虚构的。”谭某供述。“讲课单是我按照公司发的模板打印出来的。这些钱要以讲课费的名义在公司报销。”
“有的医生回避赤裸裸的金钱交易,但希望提高自己的业内名声。这时,学术会议的作用就体现出来。”另一名涉案的GSKCI医药代表王某说,邀请医生参加会议的费用由公司支付,礼品由公司提供,会后的旅游也由公司埋单。她的上级主管曾经明示:“认钱就给钱,认学术就给学术机会!”
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监张国维称,GSKCI出现大量涉嫌商业贿赂行为是公司近年政策导向的必然现象。他供述称,以原GSKCI总经理马克锐2009年来华掌舵为分水岭,公司的经营理念和模式发生了重大转变。
张国维称,2009年,葛兰素史克全球总裁上任,对销售增长提出很高的要求,为此,总部向GSKCI派来实际控制人马克锐。马克锐到中国第一项任务就是转变政策,提出“销售为王”的口号。从利润为主变成销量为主,销售指标每年不断增加,以弥补美国、欧洲市场的大幅下降。
“没钱就别想提高销售增长。”张国维说,财务出身的马克锐向销售人员了解情况,他们反映用钱跟医生拉关系,销售才能增长。而GSK原来在这方面的资金较少,市场活动也不是跟销售挂钩,这样就不可能提高销量。马克锐了解这些信息后,马上研究制定新政策,把市场费用和销售挂钩。
原GSKCI疫苗部总监张继国也证实了这一说法。他说,不仅销售部门要一切以销售为主导,所有的部门也都要为销售提供支持。按照马克锐的要求,独立的市场部被分解到各销售部门,以学术推广为主的市场活动转变为与销售挂钩;陆续组建市场准入部、处方药医学部、多元化部和大客户团队辅助销售。
同为犯罪嫌疑人的人力资源部招聘总监郭建华感受更为明显:2008年基本维持在900-1000人的销售队伍,2009年突然开始加速“扩军”,每年招入数百到上千人不等,至今为止,销售人员总数已达5500人。
梁宏交代,在财务预算方面,医药代表每月有3000~5000元可以用在医生身上。“当然这是不够的,还可以申请更多费用,总的不超过药价一定比例。例如,肝炎业务部的比例是5%到8%。”
为了挖掘销售潜力,GSKCI还设定了上不封顶的超额销售奖金,以及“精英俱乐部”政策,俱乐部成员每年涨两次工资,可以得到更多奖金和出国旅游;反之,如果完不成销售指标,则面临着被解雇或无法升迁的命运。
张国维称,如果员工不那么做,就没有办法完成指标拿不到奖金,甚至有可能导致失去工作。
“这对一线销售人员的影响力和诱惑力非常大,导向作用是非常强的。”梁宏估算,GSKCI为打开销路投入的行贿费用占到药价的30%,每年的总金额高达数亿元人民币。这也换来丰厚回报,2009年到2012年,GSKCI的销售收入从39亿元增长到近70亿元。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葛兰素史克 高价药 行贿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