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理论文件>理论头条理论头条

充分发挥港澳委员及界别的作用

2014年05月23日 16:16 | 作者:王珺 | 来源:《中国政协》杂志
分享到: 

  回归过渡期,港澳委员大多参与了基本法起草和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及推举委员会的工作,担任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成员和特区筹委会、推委会成员,提供法律等方面的咨议支持。为港澳顺利回归发挥了重要的历史性作用。在内地改革开放中,他们带头成了第一批探路者和引路人。

  回归后,在经历了一个认识过程之后,港澳委员作用的体现日益充分、日益全面、日益重要,已经成为爱国爱港爱澳队伍的中坚骨干核心力量,在特区和内地发挥着“双重积极作用”。一是港澳委员的政治地位得到法律保障。《基本法》附件一关于选举委员会的组成中,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列入选举委员会成员的一部分,赋予他们推选行政长官的权力;二是特区政府施政过程中,听取政协委员的意见逐步机制化、常态化。行政长官定期与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见面,同时开设专用的互联网平台,听取委员意见。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中央的大力支持。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要鼓励和支持港澳委员参与特区经济、政治和社会事务,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赋予了港澳政协委员在特区和内地发挥“双重积极作用”重要而光荣的使命。今年3月,俞正声主席在与港澳委员共商国是联组会上,对港澳委员提出了坚持“一国两制”、支持特首施政、增强团结、多发声和积极参政议政等五点希望。对港澳委员发挥作用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在港澳社会,越来越多的港澳民众认识到:以政协委员为代表的“建制派”,是对社会有承担、有社会理念、有国家理念的一些人,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他们在政治空间发挥的空间将越来越大。

  二

  “一国两制”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在同一个国家内,保留特殊的区域实行与祖国主体区域迥然不同的社会制度,这是香港、澳门具有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中国独有、世界罕见,这就决定了在政协界别当中的香港、澳门两个界别,独具与众不同的特点。特点之一:港澳委员是22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中,仅有的来自资本主义制度社会的群体,其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与内地有很大差异。他们集中到人民政协就国家事务参政议政,这是“一国两制”的鲜明体现。

  特点之二:统一战线是人民政协的中心职能,在这个组织中,港澳委员是以爱国主义旗帜凝聚起来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爱港、爱国爱澳是对港澳委员的基本要求。在人民政协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中,港澳界别鲜明体现着团结联谊功能。

  特点之三:在全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中,香港、澳门是仅有的两个不设政协地方委员会的地区;界别当中所有的委员来自同一地区,也是仅有的。因此,全国政协“特邀香港人士”、“特邀澳门人士”这两个界别,在一定程度上担当着港澳委员开展活动、履行职责的组织机构职能。

  以上特点,要求我们做好人民政协港澳工作,发挥好港澳委员和界别作用,也要有崭新的思路和特别的方式方法。

  一要有更大的包容性。在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同时,允许特定区域保持现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这种制度本身就体现了巨大政治的包容性。港澳委员生活在与我们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不能简单地用内地的眼光看待港澳社会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应尽量减少“内地思维”,适应他们,理解他们,多从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开展工作。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民主氛围,在这里要体现更大的包容性,要有求大同、存大异的胸怀和气度。在爱国爱港、爱国爱澳的大前提下,许多事情都是可以商量的。

  二要有更恰当的方式方法。不能照搬内地的方法,要善于运用港澳资本主义制度下行得通的思路和方法开展工作。在港澳这样多元化的社会,存在各种不同的政治诉求和利益差异是正常的,关键是要加强沟通,增进理解,扩大共识。多一些换位思考,少一些批评指责;多一些平等协商,少一些命令指挥;多一些轻松和谐,少一些简单说教;多一些深交朋友,少一些敷衍功利。

编辑:刘爱梅

01 02 03

关键词:港澳 委员 人民政协 全国政协 回归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