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要闻
管网养护投入少 应急方案难应急
治内涝,不能光修下水道
制图:张芳曼
编者按:雨季来了,南方多地受到暴雨袭击,一些城市发生严重内涝。为什么年年都能在城里“看海”?城市内涝的症结是管网建设标准太低吗?究竟该如何破解内涝难题?记者采访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巡视员、城镇水务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章林伟。
一问
管网标准多高合适?
记者:目前我国城镇排水系统的设计标准是否都偏低?
章林伟:过去,“重地上、轻地下”的城市建设理念,导致多数城市对管网投资“就低不就高”,采用标准下限,将标准定为1年,即排水系统主要针对一年一遇的降雨强度设计。此外,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政立交桥的兴建,中心城区的汇水区变大,汇水量突增,也导致雨水管道的实际承载能力连一年都达不到了。
不过今年2月起实施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已明确提高了城镇内涝防治设计标准:城镇雨水管道设计标准按城镇类型与城区类型划分,经济条件较好且人口密集,内涝易发的城镇宜采用规定上限。例如特大城市中心城区为3至5年一遇,中心城区的重要地区为5至10年,中心城区地下通道和下沉式广场等要30至50年。
记者:城市内涝是否就是因为管网设计标准过低呢?标准是不是越高越好?
章林伟:城市内涝有管网设计标准偏低的问题,但内涝防治不能仅靠雨水管网,应该是个系统工程。
首先要做好源头控制,减少进入排水管网的径流。城市建设初期,下一场雨可能只有30%的雨水形成径流,剩下的都通过植被、土壤渗透涵养了。如今,城市铺设了大量硬质路面,建设了大量“光面”建筑物,可能七八成降水量都汇成径流了。那么减轻排水压力,就要在土地开发建设的时候注重规划,提高地面道路、广场的透水性。此外,城市应增加地面的吸水、耐淹植物,建设生态缓坡。
城市雨水管网设计标准越高越好其实是个误区。标准过低,无法保障顺利排涝,将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标准太高,利用率低,养护费用过高,也是一种浪费。国外城市的雨水管道标准也就是3至5年一遇。面对更大的降雨,可借助泵站加大排水能力,或让雨水走河道等其他排涝通道来排水。
二问
应急管理短板咋补?
记者:往年雨季来临时,一些管网建设标准较高的城市,也出现了严重内涝,为什么呢?
章林伟:排水管网“三分靠建,七分靠养”。养护投资比建设投资还要高,还不出政绩,导致不少城市对雨水管网养护舍不得投入。条块分割的“责任下沉”体制,也使城市管网的养护被分割为各区甚至各街道负责,这就使管网养护出现“边界盲点”,导致不少管网80%的断面都被淤泥堵塞。重载车等路面超载、超限活动的频繁发生,也对地下管网造成伤害。此外,雨污不分离,也造成了雨水管道严重淤积而污水厂“无污可吃”的尴尬。
这些年各级政府慢慢意识到“地下”的重要性。各地力争用5年时间推进完雨污分流改造,10年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排涝工程体系。
记者:每年雨季来临,我们常常看到各地政府召开很多应急会议,但是最终的“看海”的城市还是不少。这是不是意味着城市排涝的应急管理能力也是短板?
章林伟:地方上有很多应急方案,但操作性并不强。此外,城市排涝不一定都要采用工程措施,也可采取临时有效的警示措施。立交桥底下积水一旦超过30厘米,就会淹没汽车排气管,那么这些地方应划警示线,提示司机提前改道。但这些细节容易被忽略,从而酿成大祸。
为此,住建部已经要求各地开展设施普查,制定规划,建立相应的数据库。这就相当于给城市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复查。据初步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657个城市中,仅有49.6%的城市已完成或正在开展排水防涝设施普查;有52.5%的城市已初步编制完成或正在编制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划;只有12.9%的城市初步建立或正在建立排水防涝设施地理信息系统。
排涝难题也是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精细管理的考题,不妨借力大数据来完善应急体制。电子地图、气象雷达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技术手段已经很完备了,完全可以为城市排涝的精细化管理提供精准参考。数字化管理平台会让应急“不急”,在国外已有很成熟的经验。
三问
加大投资钱从哪来?
记者:无论是加强基础建设,还是增强数字管理,都要加大投资。钱从哪里来呢?
章林伟:地方政府首先要转变“重地上、轻地下”的理念,增加财政投入。国外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GDP的比重常年都不小于5%,而我国这一比例一直在3%左右。在常年欠账的基础上,还保持如此低的投入,是很难满足城市内涝防治需要的。
此外,还是要鼓励开放市场,扩大政府购买服务。市政服务的供给方式不一定要政府亲力亲为,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让企业承担,但政府一定要做好监管,也要防止公共服务领域出现“客大欺店”。
现在城市排水市场被行政区域割裂,行政干预划起了市场的土围子,造成了公共服务的低效低质。地方政府不妨引入特许经营机制,让企业做市场,自己做监管,从而化解资金压力。我们的财政制度也应适当倾斜,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市政市场。只要招标公开、公正、透明,且服务效果满足规划与考核目标,那么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都可以给补贴。
《 人民日报 》( 2014年05月26日 08 版)
编辑:曾珂
关键词:城市 内涝 管网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