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招远血案目击者还原现场心理 为何无人伸出援手?
与张明远类似,目击者廖欣(化名)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时至今日,她仍有时会感到自责。目睹事情后,感到恐惧的她选择逃离麦当劳。她说她“懵了”,“从没见过这样的场景,害怕他们会攻击自己”。
“从未经历过类似的暴力场景”,这是向中国青年报回忆现场的目击者们,反复提及的一句话。在张明远看来,这件事与普通的暴力事件完全不同,并不存在可比性。
“比如强暴、抢劫之类的暴力犯罪,都能简单清晰地分辨前因后果,施暴者的行动也可以被直观地预测。”他说,但这件事完全不同,“突然间暴起伤人,他们(指施暴者——记者注)的脑子都不一样,根本没法交流。”
“当我报完警的时候,我发现情况已经超出了所能控制的范围。”张明远回忆,“那种心理冲击实在是太大了。你怎么能想象一个十二三岁的小男孩,能那样疯狂残忍地攻击别人?”
他认为,作为在现场的普通人,第一是上去劝阻,第二是报警,“这两点在场的人都做到了”。
“如果这个时候有人站出来去搏斗,你会跟着去吗?”中国青年报记者问。张明远想了想,“可能会吧。”
对现场目击者没有形成有效制止血案的力量,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会长赵国秋将原因之一概括为——示范效应的缺乏。“如果有个人站出来振臂一呼,说不定大家也就都冲上去了。”
赵国秋还认为,在心理学上,日常压力太大也会降低一个人的幸福感,降低主动站出来的帮助他人的可能性。
赵国秋还向中国青年报分析,此事另有一层原因是日积月累的风气,导致了人们作出这样的选择。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李虹亦认为,此事源于整体社会风气,指责在麦当劳里的几个人并不妥当。
“英雄谁都想做,我也想。”末了,面对网上的责难,张明远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我只能说我心里的正义感一点都不比那些批评的人少,但当时那种场景,各种因素放在一起,实在很难说。”
原标题:“这跟我们平常目睹的伤人都不一样”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招远血案 全能神 招远血案目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