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中国人对尊严很陌生 对社会没有安全感
尼采也反对“扩招”
让年轻人重拾对人文精神的追求,教育是“重启”的关键按钮。
“现在许多人在谈教育理念、大学理念。在我看来,这个理念应该就是人文精神。”周国平说:“人文精神是教育的灵魂,它决定了教育的使命、目标和标准。没有伦理精神,教育就没有灵魂,就是徒有其表的教育。”
周国平激烈地批评说:“当今教育的种种问题,归结为一点,就是人文精神的失落,而且失落得相当全面。”
他说:“人文精神的教育应该从中学开始。现在中学没有一门课程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在法国,中学有哲学课,以伦理学、宇宙本体论等学科为中心,让学生讨论。归根到底,我们缺乏重视哲学的传统。”
他认为,现在的教育问题弊病有三。第一,是急功近利。“市场支配大学教育,所谓‘与市场接轨’,大学成了职业培训场”。“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学校类型越来越单一化,职业教育萎缩,技校或关门或升级,由中专变大专,大专变大学,然后再扩招。”周国平甚至还写过一篇《尼采反对“扩招”》的文章。
他指出,本来大学应该是精英教育,但现在精英没有了,大学中更多的是职业教育,功利性强,但不对口,没有针对性。对于很多大学生而言,毕业就意味着失业,这很荒唐。
第二,是应试教育。“我认为,只要高考制度没有根本改变,素质教育就是一句空话。高考的成绩不但决定了学生的命运,而且决定了学校、校长、教师的命运。就像教师所说:我们像挂在应试列车上的一节车厢,工资、奖金、职称、学校排名,都与高考成绩挂钩。因此,必然的结果是,不应试就无法生存。”
第三,是腐败。他强调,教育腐败是最可怕,也是最可恨的。“在一切文明国家和时代,大学都是抵御社会腐败的堡垒,如果大学也腐败了,就真没有希望了。”
但是,周国平并不悲观。“尽管现在物质浪漫取代精神浪漫,但不论在哪个时代,总有一批人有追求精神价值的本能,对自己的灵魂有要求,但他们不会是大多数。”
编辑:罗韦
关键词:周国平 幸福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