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9月大男婴臀部肿瘤大如足球 母亲出走不管(图)

2014年06月30日 09:45 | 作者:颜雅婷 吴嘉晓 林书修 | 来源:泉州网-泉州晚报
分享到: 

  医院同意接收 费用成了难题

  尤银夫妇俩到处奔波为孙儿筹措手术费。“能借的就借,先为孩子做手术最重要。”袁爷爷说,为了多凑点手术费,他甚至想到了卖肾。不过身边的亲戚朋友极力劝阻,他才放弃了这个想法。“孙儿的治疗费已经用完了我们身上的积蓄。”袁爷爷说,他找工地上的雇主借了几千块钱,维持着给孩子看病的费用。

  经过多方联系,前天,泉州市儿童医院表示愿意尝试为男婴检查救治。前天中午,经泉州市儿童医院副院长、儿外科主任王祖耀博士诊断后,确诊男婴患有骶尾部先天性巨大畸胎瘤。王博士表示将尽力医治。目前,男婴住在泉州市儿童医院儿外科17病区29病床,做进一步观察。

  医院愿意为其孙子提供救治,让尤银夫妇俩稍微松了口气,但面对医疗费和孩子的生活费,他们感到压力非常大。

  他叫定康,妈妈为他取这名儿,他才刚出生3天,因屁股上长了个拳头大的肉瘤,医生就在他的腰部做了个造瘘口排便。妈妈希望他“一定要健康”,但还是离开了,留下襁褓中的他和在泉打工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如今,8个月过去了,定康屁股上的肉瘤越长越大,将近足球的大小,躺在病床上,就像是背了个重重的壳。为了给定康治病,定康的爸爸和爷爷每天在工地上做最苦最累的活,只盼着能攒到足够的钱,给定康做手术,帮他脱掉重重的壳,让他健健康康成长。

  带着“小尾巴”出生 取名“定康”盼健康

  “没有一家医院愿意收治他……”27日下午,定康的爷爷袁大平和奶奶,抱着定康从石狮辗转到了南安、泉州市区的几家医院,最终出现在本社96339热线中心。

  “我们实在是没有办法了……”袁大平才刚开口,眼泪就哗啦掉了下来。今年才47岁的袁大平,去年刚当上爷爷,“他妈妈8个月产检B超时,医生发现胎儿有个小尾巴,但那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定康出生的第3天,在福医大附属二院接受造瘘手术。

  奶奶说,就在孙子接受手术那天,他妈妈取名“定康”,希望他“一定要健康”。

  孩子做完造瘘手术后 母亲离家出走

  定康手术后约一个礼拜,妈妈就离开了他。

  “是我们对不起她,我们不怪她。”说起连老家都不知道在哪儿的媳妇,袁大平夫妇没有一丝责备,反而充满歉疚,“她和我儿子在一起那么久,还给我们生了孙子,作为公公婆婆,我们却从未给她买过一份礼物……”

  袁大平说,家里穷,为了生计,他和妻子三年前从贵州来泉州,在泉港一家工厂打工。不久后,儿子袁闯也从老家来到晋江安海打工,“虽然一家三口都在打工,但日子也还过得去”。

  直到去年8月,袁大平夫妇突然接到儿子电话,希望他们辞职来安海,“我处了个女朋友,马上就要生孩子了,我希望你们过来帮忙带小孩”。袁大平虽然很生气,但念及血肉亲情,他们辞职来到了安海。

  一个月后,孙子出生了。

  袁大平记得那天他在晋江深沪上班,儿子抱着刚出院的孙子出现,边流泪边说,他和孩子母亲分手了,希望老两口帮忙照顾,他要去广东打工赚钱给孩子治病。

  为给孩子治病 父子到工地干重活

  “孩子身体很健康,就是长了个肉瘤。”袁大平抱着定康,眼神温柔而慈爱。儿子离开后,定康一直跟着爷爷奶奶。

  为了照顾定康,奶奶再次辞工专职带孩子。“他在长大,屁股上的瘤子也在长……”

  “奶粉一罐要200多元,纸尿布一包要100多元,一次性造瘘袋一个就要40元”,奶奶掐着手指头算,定康一个人每天的花费就要过百,凭袁大平一个人一个月2000多元的工资,根本没法过,更别提治病了。为此,袁大平辞去工作,叫回在广东打工的儿子,两人到最苦最累的建筑工地上打工,每天早上5点起床,一干就是10小时,只为了攒钱给孙子治病,“我跟老板说,不要押我们工资,我们实在是太需要钱了”。

  上月起,奶奶就买不起奶粉了,只能给定康买2元钱一盒的旺仔牛奶,纸尿布也只能买最便宜的。“他很能吃,也不挑食……”看着爱笑的定康,奶奶泪眼婆娑。

  早报记者牵线

编辑:牟宗娜

01 02 03

关键词:男婴臀部肿瘤大如足球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