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 最政协
海内外近100万人次网上祭奠 全国政协常委:把每年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
“国家公祭网”执行副总编朱永磊告诉记者,到昨日下午6点,该网的海内外页面浏览量超过2200万,参与网上祭奠的网友超过60万人次,这些数字还在快速增长,“这个结果表明海内外网友对国家公祭的关切”。而记者发现,至昨夜24时左右,参与网上祭奠的海内外网友已超过95万人次。
后台数据显示,访问和网上祭奠的网友以国内为主,覆盖所有省份。就单个城市而言,在前期数据中,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网友居前五位。而要说明的是,南京的人口基数远少于前面几大城市。此外,江苏的无锡、常州、镇江、扬州、盐城等地的网友访问和祭奠人数也非常多。海外方面,来自美国、德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家以及中国港、台地区的网友,对此关注度也非常高,昨日还有一名以色列的网友来祭奠。
“这个网站是为祭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以及其他所有被日本帝国主义屠杀的遇难同胞所建的,上线后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网友们的表达非常真挚和理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谢网友们的热情和关注。
朱成山表示,“国家公祭网”之所以短时间内引起海内外关注,首先与“国家公祭日”法定化,国家高规格纪念“七七”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有关,习总书记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起到了垂范作用。其次,表明为惨遭日本军国主义杀害的死难同胞举行国家公祭,是得民心、顺民意的好事。第三,网上公祭覆盖地域广,传播速度快,才有这样好的效果。朱成山表示,纪念馆将继续丰富国家公祭网的内容,完善设计框架和内容分类,为网友们关注和参与国家公祭提供更好地网络服务。
朱成山为扬子晚报撰文,详解公祭日的设立和意义——
和平年代,也要警惕“麻痹症”
从1994年12月13日开始,每年的这一天,江苏省暨南京市都要举行纪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仪式。今年的12月13日,是第二十一次祭奠;但这一次,是国家公祭。
全程参与倡议设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朱成山撰文,重温这一彰显国家意志重大立法的过程和意义。以下为文章节选。
一、 国际的惯例
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采取种种不同的方式,悼念在二战中牺牲的民众,并且这类的纪念性活动一直坚持至今。
编辑:刘爱梅
关键词:网友 祭奠 公祭 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