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国新办发布《中国的对外援助(2014)》白皮书
四、 区域合作机制下的对外援助
中国注重在区域合作层面加强与受援国的集体磋商,利用中非合作论坛、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等区域合作机制和平台,多次宣布一揽子援助举措,积极回应各地区的发展需要。
(一)推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发展
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地区。自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国积极在论坛框架下同非洲国家开展发展合作,逐步增加对非洲援助力度,有效促进中非关系全面发展。
优先促进农业发展。中国一贯重视与非洲开展农业合作。2010年至2012年,中国在非洲建成了14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另有8个技术示范中心进入规划实施阶段;派遣了大量农业专家开展技术合作;为非洲国家培训农业技术人员超过5000名。2012年7月,在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上,中国政府承诺援建更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帮助非洲国家提高粮食生产、加工、储运和销售能力。
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一体化发展。基础设施一直是中国对非援助的重点领域。坦赞铁路是中国早期支持非洲跨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志性项目,建成后,中国不间断地开展技术合作,为铁路运营管理提供帮助。2010年至2012年,中国在非洲援建了86个经济基础设施项目。2012年,中国宣布同非洲国家建立跨国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伙伴关系,为项目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提供支持,鼓励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建设。中国积极支持非洲联合自强和一体化进程,援建了非洲联盟总部大楼和会议中心,同时支持“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帮助非洲加强能力建设。
推动医疗卫生合作。中国长期致力于帮助非洲国家改善医疗卫生条件。目前,43支中国医疗队分布在42个非洲国家。中国援建了近30所医院和30个疟疾防治中心,提供8亿元人民币的医疗设备物资和抗疟药品,为非洲国家培训医护人员超过3000名。援利比里亚塔佩塔医院项目医疗设备先进齐全,建成后由中国、埃及、利比里亚三国合作运营,为该项目可持续运营进行了有益尝试。
开展能力建设。三年中,中国在非洲国家援建了150所中小学校,培训各类人才约4.7万名。2012年,中国宣布实施“非洲人才计划”,在今后三年内为非洲培训3万名各类人才,提供政府奖学金名额18000个。当年,中国向非洲国家提供的政府奖学金名额已达6717个。
应对气候变化。中国积极帮助非洲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加强在卫星气象监测、新能源开发利用、沙漠化防治、城市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合作。中国在非洲援建的105个清洁能源和供水项目已陆续开工建设或交付使用。2012年,中国启动为有关非洲国家援建自动气象观测站、高空观测雷达站等设施,提供森林保护设备,开展人员培训和交流研讨,支持非洲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二)促进与东盟务实合作全面发展
自2003年中国与东盟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中国积极在各领域与东盟国家开展合作,重点向东盟低收入国家提供经济技术援助,支持东盟缩小内部发展差距。
支持多层次区域合作。中国多渠道提供资金,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2010年至2012年,中国连续在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宣布援助举措,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援建了一大批工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项目,助推东盟国家经济发展。
促进农业综合发展。2010年以来,中国不断加大“中国—东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实施力度,与东盟各国共同建设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20个,示范推广面积达100万公顷;在东盟国家新建3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派出300名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赴东盟进行指导;在周边国家建设跨境动植物疫病防控监测站,建立动植物疫病联防联控体系。
加强能力建设。三年中,中国为东盟国家培训官员和技术人员5千余名,涉及商务会展、文化艺术、汉语、金融财税、传统医药和传染病防治、新能源、农业等领域。
(三)支持其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以共同发展为目标,利用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澳门)、中国—加勒比经贸合作论坛、中国—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合作论坛、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和上海合作组织等平台,与相关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开展合作。
帮助亚非葡语国家改善民生。自2003年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澳门)成立以来,中国同安哥拉、佛得角、几内亚比绍、莫桑比克、东帝汶等发展中葡语国家重点在文教卫生、能力建设、农业等领域开展援助合作。2010年至2012年,中国向上述五国提供优惠贷款近16亿元人民币,培训人员2000多名。2011年中葡论坛培训中心在澳门落成,截至目前已举办10余期研修班。
加强与加勒比地区国家务实合作。中国积极落实2011年第三届中国—加勒比经贸合作论坛宣布的援助举措。截至2012年底,中国在第三届论坛框架下,向加勒比地区国家提供优惠贷款近30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建设基础设施项目,同时,为加勒比国家培训官员和技术人员500余名,在地震或海啸预警监测网建设方面提供培训,为安提瓜和巴布达、多米尼克等国家援建学校,向多米尼克派遣医疗队并培训医护人员,与多米尼克、格林纳达、古巴等国家开展农渔业技术合作。
支持太平洋岛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重视发展与太平洋岛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支持其提出的旨在推进区域合作进程的“太平洋计划”。自2006年首届中国—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以来,中国为岛国培训官员和技术人员超过2500名;与斐济、巴布亚新几内亚、萨摩亚、汤加、密克罗尼西亚等国开展农渔业技术合作。中国协助巴布亚新几内亚进行疟疾防治,分别向萨摩亚、瓦努阿图、密克罗尼西亚、汤加、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派遣医疗队,并为岛国举办卫生官员、医院管理及医药研究人员培训班。
五、 参与国际交流合作
随着参与国际发展事务能力的增强,中国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积极支持多边发展机构的援助工作,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开展经验交流,探讨务实合作。
(一)支持多边机构发展援助
近年来,联合国等多边机构在发展援助领域的作用突出,尤其在推动发展筹资、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以及应对全球性发展问题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中国通过自愿捐款、股权融资等方式,支持并参与多边机构发展援助行动。
参与多边发展机构的援助工作。2010年至2012年,中国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工业发展组织、人口基金会、儿童基金会、粮食计划署、粮食及农业组织、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全球抗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基金等国际机构累计捐款约17.6亿元人民币,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减贫、粮食安全、贸易发展、危机预防与重建、人口发展、妇幼保健、疾病防控、教育、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发展。三年中,中国通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项目,先后派出235名专家赴蒙古、尼日利亚、乌干达等9个国家,为当地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提供技术援助。2011年至2012年,中国与世界卫生组织密切配合,先后派出15名专家赴纳米比亚、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和巴基斯坦,帮助当地控制脊髓灰质炎传播。2012年,中国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设立援非教育信托基金,帮助非洲8个国家开展师资培训。
支持地区性金融机构的发展筹资。中国加强与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泛美开发银行、西非开发银行、加勒比开发银行等地区性金融机构的合作,促进更多资本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环保、教育和卫生等领域。截至2012年,中国向上述地区性金融机构累计捐资约13亿美元。继2005年中国出资2000万美元在亚洲开发银行设立减贫和区域合作基金之后,2012年中国再次出资2000万美元续设该基金用于支持发展中成员的减贫与发展。截至2012年底,中国累计向亚洲开发银行的亚洲发展基金捐资1.1亿美元。此外,中国利用在非洲开发银行、西非开发银行和加勒比开发银行设立的技术合作基金,支持上述机构的能力建设。
(二)参与发展合作国际交流
中国积极参与发展合作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强对话,分享发展合作经验。
积极参与全球发展议题研究与讨论。三年中,中国在联合国的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可持续发展大会、发展合作论坛、最不发达国家会议、南南合作高级别会议,以及二十国集团峰会、世界贸易组织“促贸援助”全球审议大会、援助有效性高级别论坛等一系列国际会议上,积极阐释中方的原则立场和政策主张。
与其他国家和组织开展发展合作对话交流。中国以开放的姿态与其他国家和多边发展组织在发展援助领域加强对话沟通,增强互信,相互学习借鉴。中国与英国、澳大利亚、瑞士等国以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举行发展援助研讨或业务交流活动。
(三)开展援外国际合作
为有效借鉴国际经验,提升援助效果,丰富援助方式,中国加强在发展援助领域的国际合作,并在尊重受援国意愿的前提下,与其他多双边援助方试点开展优势互补的三方合作。
联合开展培训活动。中国继续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儿童基金会,粮食及农业组织,工业发展组织,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商品共同基金,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高级代表办公室以及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开展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培训合作。2010年至2012年,中国与上述机构联合举办各类培训班近50期,涉及农业、贸易发展、防灾救灾、金融、工业发展以及社会公共管理等领域。
分享发展合作经验。中国与世界银行合作举办以能力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为主题的国际发展合作研讨会,邀请发展中国家政府官员参会,共享发展合作经验。2011年10月,中国与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合作举办“中非大学校长论坛”,中非双方围绕中非大学未来合作前景进行研讨。中国与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连续五年开展南南合作研讨活动,共同分享农业发展和农村扶贫经验。中国与亚洲开发银行连续举办五届研讨班,就亚太地区城市建设与中小企业发展议题开展交流。
试点开展三方合作。中国、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柬埔寨三方在成功开展“木薯种植技术培训班”项目基础上,启动“扩大木薯出口”合作项目。2012年3月,由中国出资设立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非多边教育合作信托基金正式启动,加大对非洲基础教育的投入。应库克群岛政府要求,2012年8月,中国、新西兰和库克群岛就合作建设库克供水项目达成共识,项目建成后将为当地民众提供安全卫生的饮用水。
结束语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未消退,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与实现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国际社会应动员更多的发展资源,加强南北合作,支持南南合作,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以最终在全球范围内消除贫困。
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致力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中国将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尊重和支持发展中国家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积极推动南南合作,切实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今后,中国将继续增加对外援助投入,进一步优化援助结构,突出重点领域,创新援助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效帮助受援国改善民生,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中国愿与国际社会一道,共享机遇,共迎挑战,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为人类发展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曾珂
关键词:中国对外援助 《中国的对外援助(2014)》白皮书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