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 建议
天津市政协委员:职业教育非“制器”,
教育在线:最近教育部审批通过了20多所民办高职“升本”,《决定》中也提到现有高职原则上不升本,这是否对公办高职带来一定压力?
董刚:这是国家的政策导向,鼓励社会力量办学,但是对于我们天津职业大学来说,我们并没有感到太大压力。我们学校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第二产业,即技术技能型人才,而大部分民办高校的定位主要是针对第三产业,原因在于,这些专业比如会计、文秘等文科类专业投入少、办学成本低,实际上,我们的招考分数比天津三本分数线还要高很多,这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职业教育还是要质量取胜,特色取胜。
教育在线:您来天津职业大学之前,在天津大学工作过多年,两所学校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董刚:两所学校是两种类型,天津大学培养的是工程科学型人才,是国家高水平大学,而天津职业大学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也是我国高职院校中的佼佼者,都为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的有用之才。但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决定了两所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手段、课程开发等都存在很大不同。其次,学校文化的差异。天津大学给学生呈现的主要是大学文化,严谨的学术氛围,而天津职大,除了自己的大学文化,还具有浓厚的工业文化氛围,比如在学校很多实训基地、教学大楼内,都有明显的工业文化的标志。但无论何种类型的学校,共同的任务都是“育人”。
董刚的“泡菜论”
董刚是职业院校里少有的学者型校长,言谈举止温文尔雅,记者偶尔插话,他会中断回答,让别人先说。
他学机械工程出身,聊天时思路清晰,逻辑缜密,面对很多现场提问,他回答时不假思索,信手拈来,像提前做足了功课,实际上应该是他平日全方位思考所致。
他也是少有的既主管招生,又主管就业的全能型校长,他一直有这样的观点,就业兴才能招生兴,才能学校兴,这是一个链条。招生的时候,他也会出动人马到地方集中宣传,聚集人气,更多的功夫做在平时,天津职业大学经常会和地方的一些中职、高中联谊,出资赞助对方的活动,为了未来的生源做准备;为了给学生找寻更多的就业机会,董刚的手笔更大,他推动学校参与政校企联合,在学校与天津港保税区等区域开展的合作项目中,他亲自担任项目负责人。此外,董刚是天津第一所引入第三方评价的高职院校,“人才质量如何?学生和用人单位说了算,教育评估应该走向多元,要有第三方评价,这是大势所趋。”
编辑:刘爱梅
关键词:职业教育 董刚 职业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