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北京“七环”2015年全线建成 “大外环”是否又是摊大饼?
“大外环”能否缓解“城市病”?
目前,动物园、大红门等大型批发市场确定搬离北京,北京正着手科学设定城市定位,疏解“城市病”。然而,如何权衡“失”与“得”,实现京津冀的产业合理布局?有关专家表示,关键是要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模式。这不仅需要三地之间建立协同机制,也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确保三地打破地方行政藩篱,在跨域交通管理、项目安排、产业转移等方面有效兼容。
京津冀未来的交通一体化将达到什么程度?高金浩说,京津冀综合交通运输网建成后,京、津、石三个中心城市之间均有3条高速公路相连,形成京、津、石之间以及相邻城市之间“一小时交通圈”、主要城市与周边卫星城市间“半小时生活圈”。
近日,天津交通主管部门负责人表示,京津冀公交地铁拟实行“一卡通”互通互识,天津的公交卡到北京可以坐地铁、公交,而三地之间的长途汽车路线也将进行优化调整。此外,天津机场将在全市5个交通枢纽站推出三条机场巴士专线,可直接转运来自河北以及北京南部地区乘客到天津乘飞机。
在南开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教授吴浙看来,作为重要的物资交流枢纽,再加上首都效应,北京承担着巨大的过境运输压力。大外环建成后,这种情况将得到有效缓解。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大外环逐渐成形,经济带动效果也将日益显现。目前,北京的电子、互联网等领域企业已陆续将下游产业搬至廊坊等外环高速沿线地区。
亚太城市研究会房地产分会会长陈宝存认为,北京、天津与河北之间巨大的经济差距导致多年来京津虹吸河北资源,三地协同发展难度大。交通一体化将使资源在各地区之间自由流动起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产业深度融合,成为推进北京功能疏解、产业转移的重要突破口。
随着交通便利化的推进及相关举措的出台,去年12月,坐落于河北沧州的北汽集团黄骅产业基地项目一期工程宣告竣工,北京汽车集团正式将其产业基地向河北转移,年产能20万辆。最近,北京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也确定外迁,有专家预计,此项搬迁将分流10万人。
7月7日,北京市统计局透露,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进一步加速了北京工业结构向着更快、更深、更广调整,上半年北京工业经济持续增长,占全市GDP的18%左右,而这得益于2008年以后的工业转型调整。通过“腾笼换鸟”、提质增效,相信工业规模不会明显萎缩,依然会实现稳中有进——这背后透露出发展理念的转变,也折射了“腾笼换鸟”的内涵所在。
“大外环”如何促进“一体化”?
“大外环”是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的缩影,这背后需要更高层次的统筹,更有内容的合作。
在高金浩看来,“一体化”就要变成“一张图”:“我们一要推进规划一体化。统筹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布局,突破行政界限,构建层次分明、功能完备、衔接顺畅的综合交通网络,形成‘一张图’规划。二要推进管理一体化。建立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管理机制,实现联合管理,提升运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三是推进服务一体化。实行‘一票制’客运,推广多式联运的运输方式。”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发布的《城市群蓝皮书中国城市群发展指数报告2013》显示,在三大城市群综合指数排名中,珠三角位于第一,长三角居次席,而京津冀垫底。报告主要编制人、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教授刘士林认为,缺乏高层次的统筹是一个重要原因,他说,过去一个时期,京津冀定位与发展目标不明确、内部联系与分工协作程度不高、区域行政壁垒的体制机制障碍较严重、区域一体化战略难以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据了解,为解决这些问题,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正在紧锣密鼓的编制过程中。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范恒山指出,发展规划将抓住区域内存在的特殊矛盾和特殊问题,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将重新审视并明确京津冀各自功能定位,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与协作、公共服务保障、市场体系构建等为重点,有序推进一体化发展。(记者 冯蕾 杨君)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北京七环 城市病 北京七环2015全线建成 大外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