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朝戈金:非遗保护视野下的口头传统文化
追寻口头传统的“足迹”
人们对口头传统的研究开始得比较晚。虽然人类会说话的历史很久,但我们更倾向于崇拜文字。在西方文明传统中,如果说某人是绅士,他需要社会地位比较高,会读书识字、彬彬有礼;在中国也一样,做先生的人要读圣贤之书、熟悉孔孟之道等。西方开始关注口头传统、民间诗歌可能得到18、19世纪,为什么到这一时期才开始关心?因为在这时,欧洲开始了资本主义革命,从英国的圈地运动到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欧洲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德国为例,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农村,进入到城市,德国开始有了大机器、大工业。格林兄弟这些文化人就开始担心了,觉得新兴资产阶级背叛了日耳曼的民族精神,那么,日耳曼的民族精神藏在哪儿呢?他们说藏在农民的诗歌中,结果农民都离开土地进城当工人了,怎么办?于是他们开始大量搜集民间诗歌。民间诗歌开始消失时,恰恰是少数有觉悟和内心充满担忧的、害怕自己民族文化传统断掉的人奋起工作之时,格林兄弟的《格林童话》就给我们留下了很有文化价值的东西。
真正开始关注口头传统是到20世纪中叶,古典学学者、传播学学者、结构人类学学者、文化学者们开始讨论这样的问题:人类会写字,也会说话,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书写文化对人类大脑、心智和文明的进步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针对后者,学术界形成两派观点,史称“大分野理论”。一派观点认为,人类发明和使用了文字,这是巨大的进步和飞跃,数学的高次方运算、逻辑学的法则等人类比较复杂的高级活动,也因此得到了极大的支撑和发展。另外一些人不这么看,像斯特劳斯,他写过《野性的思维》这样的书,来研究原始人或者当代无文字社会,认为文字的使用对于人类头脑的复杂化固然会产生作用,但作用没有那么巨大。即便不识字的野蛮人,也懂得因果关系,也知道用力推动一个物体,该物体就会移动,而且很多民族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发展出了自然科学的很多知识,也学会了利用自然资源,还具有天文历法计算的能力、工艺加工的能力等。
这些研究逐步揭示出一个规律:语言和文字是人类发明的两个伟大的东西,文字是依附于语言的,语言是更为广阔、更为基础性的。发展至今天,据统计,全世界大概有6000种语言,保守来说有5000多种语言,而真正流行使用文字的,大约不到100种。这说明什么?说明在地球上每个角落的各种各样信息交流中,主要途径还是口耳相传,而不是书写。当然,在后工业化时代,全球文化的整合、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的一体化,在极大地挤压着这些传统文化,许多濒危小语种迅速消失。据统计,大概平均每两天就有一种语言消亡,南美亚马逊流域、南太平洋岛的很多土著语言等都在我们眼前消失了。最近有人统计说,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语言也面临消失危机,比如赫哲语,只有一些抢救和保护非遗的专家和地方民间传承人在试图挽救它。其实,人口较少民族的语言多面临这一情况。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如果使用范围过窄,它的存在基础就变得岌岌可危了,因为你跟本民族成员彼此交流的机会变得很少了。
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专门的濒危语言项目。语言是一个民族属性最直接的载体,随着语言的消失,这个民族的精神世界,它所掌握的特定的关于宇宙和自然的知识和技能,比如医药学知识、矿物学知识、植物学知识等就会随之消失。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划分出的非遗的五个大类中,口语是特别重要的。民间的知识很多都是通过口头传统完成的,而不是通过书面文化。可能你在河南种地,或者你在内蒙古自治区牧马,你的知识从哪儿来的?不是你父亲给了你一本关于耕作基本知识的书,而是在实践中言传身教完成的,这些东西很不简单。我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下过乡,知道养一匹马是极其复杂的事情:从小要观察马的特点,从它的骨骼、身架到毛色到家族遗传,这样才能选定种公马;等马长到三四岁时要驯马;夏天马出大汗,要用刮汗板刮汗;马长期奔跑后,不能立即卸下马鞍等,这些内容很少在书上看到,都是口耳相传的。
口头传统同时又统辖着其余门类,比如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我们在我国南北方见到的大量活动,很多都是口耳相传的。其他生活知识也一样。你被蜜蜂蜇了,将榆树叶或杨树叶拍上去就能消肿,但你很难找到一个“民间知识大全”。上面讲述被蜂蜇了怎么办?中暑了该怎么放血?遇到蝗虫后该怎么处置?久旱不下雨该怎么求雨?这些知识怎么来的?很多东西都是口耳相传,这是非遗的特点,而且要通过口传心授代代相传,不断生长、积累和发展,像知识树一样,互相之间有着非常复杂的关系。这些知识的增长,反过来给我们今天的生活带来大量知识和技能。文明和进步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我们的祖先通过对自然的长期观察,对物候气象的观察,使庄稼逐步变得高产和稳定,小麦、水稻等大量植物的栽培技术就是这么来的。
不是所有的生活知识都有教科书。人类的知识是汪洋大海,进入教科书、成为书写文化、变成经典的只是少部分。民间知识很庞大,我们不能斩断了文化传承,不能让大量宝贵的知识消失在工业化钢筋水泥的丛林中、消失在如今的课堂上、消失在人类的记忆里。
编辑:罗韦
关键词:知识 口头 传统 语言 文化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