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10万亿地方投资资金从哪儿来:银行理财产品仍暗地输血
银行表外业务
“暗地”输血
而在这种背景下,银行的表外业务便再一次回到各地融资平台的视野中。有银行人士向《中国企业报》记者透露,银行资金仍然通过同业和理财等表外业务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政府融资平台。
“现在土地出让金收入收紧,地方政府资金缺口太大了,”某县融资平台内部人士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说,“这几年一直是还债高峰,我们对接的银行都暗示我们找信托产品的融资项目。虽然信托产品融资成本相对银行较高,但它的审批流程相对银行基本不受政策面约束,资金到位迅速。”
《中国企业报》记者查阅统计数据发现,2014年上半年中江国际信托(下称“中江信托”)投向“基础设施”的信托产品发行数量占中江信托上半年集合信托发行总数的51.71%。而其政信融资所涉范围,则包括都江堰、什邡、简阳等多地市、区、县级政府下辖的融资平台或土地储备中心。
而《中国企业报》记者发现,由财通资产管理公司(基金子公司)发起的常州安置房项目近期表现火爆,融资方为常州钟楼经济开发区投资建设有限公司,资金运用于松涛苑拆迁安置房项目一期工程的后续投资建设。
而据相关人士透露,无论是中江信托政信类项目还是常州安置房项目,背后提供支撑的,似乎仍然来自地方财政的“潜在兜底”。
2012年年底,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的 “463号文”(对融资平台因承担公益性项目借道信托融资行为进行限制,并强调各级政府不得出具担保函、承诺函、安慰函等直接或担保的协议),一度被认为政信合作类产品规模收紧的信号,但真实情况却并非如此。
“由于监管不严,之前的承诺函换个名字,比如常州安置房项目提到了财政局出具安排函,另外还有说明函等新的代表名词,都是一个概念。”刘子越透露。
“现在基建类融资还承担了公益类项目,没有明确的现金流,实际上就形成了政府的债务。”在刘子越看来,如果这一期还不起,还可以重新发一个信托计划(资管计划)来接盘,不过有些级别低的政府调动的资源有限,财政太弱,就会出现债务问题。
编辑:罗韦
关键词:投资 银行 项目 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