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话·数据话·数据
上市公司狂掀1.3万亿并购浪潮
文化医药领衔 房地产洗牌
并购成房地产洗牌重要手段
相对于医药生物和传媒文化领域的火热并购,在一些颓势已现的传统产业领域,并购则成为行业洗牌的重要手段,房地产就是代表行业之一。
7月11日,天业股份公告称,将收购邹继平持有的烟台市存宝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100%股权,股权转让价款及代偿还借款合计1.04亿元。该公司表示,本次收购将增加公司土地储备,有利于公司完善区域布局,深耕山东区域市场,逐步进入山东省内发展潜力较为突出的烟台等二三线城市。收购方案显示,本次收购价款仅为2000万元,但代偿的借款就高达8412万元。
在经历了2012年下半年和2013年的强劲反弹之后,中国房地产正面临拐点。受银行信贷紧缩影响,房企资金链紧张状况加剧,房企并购案例不断涌现,地产行业新一轮洗牌即将来临。2014年1-5月房地产行业已完成并购交易数量为66起,并购金额达到118.89亿元;而去年同期房地产行业已完成并购交易数量为13起,并购金额仅44.81亿元。2014年前5月完成的并购交易金额已达到2013年全年完成并购金额的83.15%。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银行货币政策的紧缩、融资渠道的收窄,也许这只是今年房地产行业并购潮的开端,
2014年1-5月房地产行业未完成并购事件的数量为76件,交易金额却达到了858.32亿元,是2013年全年已完成并购金额的6倍之多。在未完成的并购事件中,最引人瞩目的无疑是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收购绿城中国控股有限公司5.25亿股股份,占比24.313%,交易总对价为62.98亿港元。这同时也是中国房地产史上最大规模的并购案。在业内人士看来,绿城项目的开发周期相对更长,成本较高,企业资金回笼慢,这些都是其硬伤。在楼市调控不放松,信贷政策紧缩、拿地条件苛刻的情况下,专注高端项目的绿城已无法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此时,出售股权也许是一种无奈而又理性的抉择。
瑞银证券表示,过去几年,由于银行贷款面临严格限制,房地产开发商更多地依赖于包括信托在内的影子银行和海外融资(至少是拥有这些低成本融资渠道的大型上市公司)。随着更多高成本的影子银行借贷逐渐到期。房地产市场疲弱使得许多开发商再融资的压力日增。
业内人士认为,房企资金链趋紧将促使更多并购案例的发生,房地产行业的格局将发生进一步改变,新一轮洗牌正在进行中,大型房企的日子也许会好过一些,而中小房企将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目前房企并购的金额和规模比前几年要大很多,行业集中度在不断提高,房企之间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未来的并购案例并不会局限于大房企吞并小房企,强强联合的案例也会越来越多。在未来的房企并购中,市场规模和占有率越大的企业越将从中受益。
编辑:罗韦
关键词:交易 行业 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