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北京自住房:弃购后又都被认购 价格仍有吸引力

2014年07月22日 09:05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弃购原因多种多样

  汇星苑开发商金隅嘉业对603户弃购家庭随机回访,接受访问的70户家庭中,3/4家庭是由于支付能力有限而放弃了选房。

  项目营销部经理陈玉谦介绍说,这些家庭具体情况又各有不同,一部分无法凑齐首付,一部分支付不起贷款月供,还有一部分由于退休无法申请贷款。

  保障房轮候家庭是自住房的优先家庭。汇星苑项目中签家庭中,轮候家庭有百户左右,开发商介绍,这类家庭弃购的概率非常高。

  自住房制度设计之初,关于将保障房轮候家庭作为优先对象,曾有争议。住房保障部门当时的解释是,有意愿的住房保障家庭可以通过亲友帮助等多种方式,筹集购房款项。从目前实际情况看,确有不少轮候家庭虽然中签,但由于经济原因放弃购房。

  此外,自住房项目的客观情况,也是出现弃购的原因。悦都汇项目负责人表示,通过与客户的沟通,除支付能力外,多数家庭因对地理位置不满意而弃购。陈玉谦认为,每个项目因为其自身的位置、品质、价格,无法满足所有申购家庭的需求。例如在城北上班的市民,选择南六环的自住房就很不现实。

  自住房推出之初,北京市住建委曾提醒,两年内北京将保证7万套自住型商品住房土地供应,购房人应结合自身实际需求,结合项目区位、价格、套型等理性选择申购项目,不必每个项目均尝试申购。目前来看,同时申购多项目者并不少,已有人在前3个项目同时中签。

  分析弃购原因,北京市住建委相关人士表示:保障房优先家庭因经济条件放弃是制度设计,他们既有选择权,也有放弃权,很正常;同时中签者,只能选择一个项目,必须放弃其他项目;同时还有一些申购者,之前未仔细考虑,中签后发现不合适,放弃了。

  价格吸引力依然存在

  价格,无疑是影响购房者的重要因素。全国房价普降已成气候,成为弃购的一个背景。

  但北京房价的下降趋势仍不明显。国家统计局公布的6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北京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为环比增长0.1%,同比增长8%。北京市统计局公布今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时,对房价的表述也十分谨慎,仅称“房价涨幅逐步回落,涨幅形成趋势性回落态势”。

  二手房价格方面,6月环比下降1.3%,同比增长4.7%。有市场研究机构认为,上半年北京市二手住宅价格平均降幅已达到7.3%,个别区域降幅更大。“自住房项目周边楼盘中,个别房源价格甚至降到了低于自住房水平。”

  但对这一说法,市场并未形成共识。有其他研究机构负责人认为,上述降价略低于或与自住房持平的二手房项目,基本都是建筑质量较差、户型不太好的项目,且属于个别项目中的“点降”。

  一位自住房项目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从实际销售情况看,目前行情下,自住房仍然吸引了大部分刚需客户,价格吸引力依然存在。

  弃购升级将有负面影响

  对目前出现的弃购现象,一种看法是说明政策失灵,但也有看法认为这说明自住房正在流向真正需要的目标人群。

  一位房产中介机构人士分析说,自住房已经起到抑制房价的政策效果,但其申购门槛很低,只需要符合商品房限购条件即可。目前看,随着房价停滞乃至下调,投资者觉得不划算放弃购买,低收入者无奈放弃后仍可回归保障房系统,真正的夹心层觉得项目合适仍会购买。

  但是,“弃购升级”仍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需引起重视:一是影响夹心层刚需群体的购房选择,二是影响政府主管部门掌握、判断市场需求,制定政策。汇星苑、悦都汇等已完成选房项目的负责人建议说,可在申购或弃购环节增设合理门槛,避免出现表面高弃购率。北京市住建委对这些建议尚未回应。

  据记者观察,“弃购”目前仍是伪概念,但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困境”要早作打算。自住房在土地出让时已经“锁定”房价,房价上涨时能发挥“定海神针”作用,但如果普通商品房价格进一步下调,真正出现“倒挂”现象,自住房的吸引力不及普通商品房,如何定价,政策应提前储备。

 

编辑:顾彩玉

01 02

关键词:北京自住商品房 金隅嘉业 最便宜的自住房项目 当代采育满庭春MOMA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