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严歌苓:写作不耐寂寞 我是语言的"吉普赛"
想象与大量采访成就多部作品
随着改编自自己作品的《金陵十三钗》、《归来》、《小姨多鹤》等影视剧的上映,严歌苓在国内迅速走红。对此,她曾说这给自己带来了一些小小的“困扰”,其中的一点便是工作量变为每天要写五六个小时。严歌苓对记者回忆,之前大概每天也就写三四个小时,“那会儿没有出版社在我后面拿着鞭子说您得何时何时交稿,所以我比现在从容。现在我总觉得自己有‘稿债’要还,影视剧的‘债’要还,不会‘say no’下场就是我这样。”
快速创作、成稿曾一度让严歌苓的粉丝担心,她的后期作品是否还能如早期的作品那样精致、干净,创作排小说的灵感又从何而来。严歌苓以自己的一个短篇小说《女房东》为例进行回答,这篇作品写了一个来自大陆的人在美国住进地下室,之后对女房东产生的一系列的幻想。
“其中男主角偷拿女房东睡衣的桥段,就是我在某一天早晨走在旧金山略带雾气的路上,看到一个窗子里有这样一件睡衣想到的。并由此构思出整篇小说。”严歌苓说,再如《陆犯焉识》,很多故事源自自己的祖父,但自己还是在搜集足够的资料后进行大量研究,“包括一些书中人物喝二锅头醉了,机缘巧合避过饿狼的故事等情节都很难想象,不是自己编出来的。”
“所以,我的经验无非两种,有的是我的想象,有的是需要靠大量的采访、资料积累,做大量的工作。”严歌苓总结道。
编辑:罗韦
关键词:严歌苓 语言 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