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商超巧立名目乱收费被指“雁过拔毛”
殃及实体制造业 消费者成冤大头
供应商吃哑巴亏 消费者成冤大头
由于目前我国缺少相关立法,经济处罚缺乏威慑力,同时零供关系严重失衡,导致商超“乱收费”这一难题“久治难愈”。这样不仅压缩了供应商的利润空间,还导致物价虚高,使消费者成为冤大头。
李英告诉记者,比如方便面等快消品,在超市一年大约是1到2个百分点的利润,供应商焦头烂额挤进去,但最大的赢家是超市。每年退出超市的供货商比例约有10%至15%,忍受不了就退出。
“现在想要超市正常结清货款几乎是白日做梦,压三四个月很正常,拖半年甚至一年也是常有的事。虽然合同中有结款期限约定,但超市总能找到延期付款的理由,比如指责某个单品供货不及时、结款单据不全等,有时甚至连解释都不解释,就让等着。”山东一家大型超市的食品供应商张建新说。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主任、中国零售研究中心主任陈立平认为,商超设置超长账期并将人力成本、物流成本向供应商转嫁,导致很多中小供应商不堪重负,生存艰难。
“进超市是找死,不进超市是等死”,这种矛盾心态,折射出我国零供关系持续恶化、难以扭转的深层次原因。“零售商开的价码必须认,可交完费又觉得自己很艰难、很委屈。”上海市商业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齐晓斋说。
记者采访发现,在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企业成本不断增加的大背景下,“最后一公里”大幅涨价,已经成为推高物价的主要原因之一。
“羊毛出在羊身上”,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件3元的商品加上正常税金、损耗和海报费、节庆费等各种费用,到大超市至少要卖10元才能挣钱,成为商超物价虚高的主要因素。济南市工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处处长黄庆财说,这些虚高的价格最后都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受损害的是买单的老百姓,抑制了居民消费。
上海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汪亮、上海商学院教授顾国建等专家指出,针对商超乱收费设置的大多是部分规章文件,没有上升至法律层面,对零售商的约束力不足。此外,现行规定对商超乱收费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导致处罚形同虚设。
编辑:罗韦
关键词:商超 供应商 超市 乱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