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筑路”:期待互联网金融“转正”

2014年07月29日 10:39 | 作者:崔吕萍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玩家”的担忧

  最后,也该听听参与者的声音。

  “真金白银参与进来,最怕血本无归。”一位P2P项目投资者这样说。他有三个担心,一是担心互联网金融所依赖的大数据失真,资金借出去收不回来;二是担心互联网金融平台跑路,“信息不对称,平台做假标也看不出来,一旦他们卷款跑了,事情就坏了”;三是担心互联网金融平台没定力,“我观察过一些平台,开始都只做中介,后来又发展线下了,还参与其他的项目,等到监管政策一出,很多东西估计要砍掉,到时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趴在沙滩上。”

  针对平台跑路现象,业界人士表示,不要害怕出问题,要看问题出在哪里。市场人士认为,有些P2P平台本身就是骗子,自己先开几家企业,谎称需要融资,再把这些企业做成融资标的搬到线上,筹集资金,等资金筹到足够多了,就跑路了,这是集资诈骗,与P2P行业无关。今后,通过信息的更加透明化,骗子将无处遁形。

  针对平台定位问题,有人士认为,融资成本决定了供求关系,“全民参与P2P”不应被推崇,比如91金融就明确将出现在平台上的人,定位为能够在一、二线城市拥有一套房子的人;而惠人贷则提出服务工薪阶层和“微微企业”(注册资本低于100万元),平台定位仅为提供信息服务。

  另有人士提出,互联网金融真正的风险在于高杠杆。业界人士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目前,即便扣除跑路等事件带来的损失,P2P平台上的产品仍给客户带来了13%左右的平均年化收益率。这个数据如果反过来看,就会发现借此平台融资的企业,其生存状态就像“走钢丝”,假设企业融资成本为8%~10%,企业年利润是16%,却要承受13%的融资成本,若行业稍有不景气,企业就沦为为投资人打工的角色了。

  由此,业界人士认为,无论是传统金融,还是互联网金融,都要服务实体经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借此实现普惠金融。目前来看,对互联网金融投资者的风险教育要提速,同时,对实体经济通过互联网金融融资的成本要测算,如果偏离合理水平,则金融创新也有可能滑向数字狂欢。

编辑:罗韦

01 02

关键词:互联网 金融 监管 平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