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用行动温暖社会

2014年08月05日 08:38 | 作者:汪俞佳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真情教学

  6月12日,听说梁晓声来了,兰州大学礼堂座无虚席。

  梁晓声不急不缓走上讲台,他穿着一件咖啡色薄棉衣,衣着朴素,说话轻缓,用娓娓道来的口吻作了题为《文学创作与生活》的专场报告会。原本两小时的讲座,超时近40分钟。讲座结束后,学生们的目光仍落在他身上,不愿离开。

  这一天,梁晓声被聘为兰州大学文学院客座教授,他风趣地表示,自己也算“半个兰大人了”。“能做他的学生真幸运。”坐在记者身旁的一位大学生激动地说。

  2002年1月,梁晓声到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任教,走在校园里,他和其他老师并无两样,而他的备课,比一般人更用功。“有没有准备学生一听就听得出来,我一般提前两天就开始备课。讲什么,怎么讲,都要思考清楚,任何人不能打扰我。”

  尽管行事低调,但对听过他课的大学生来说,梁晓声有着不可抵挡的魅力。一位学生告诉记者,课堂上的梁晓声丝毫没有知名作家的架子,课堂气氛活跃有序,旷课的学生很少。“我不是一个特别喜欢点名的老师,因为学生一多,点一次名十几分钟,上课时间受影响。但有时候会突袭点名,临近期末突然来听课的人,我一眼就能看出来。”梁晓声轻声一笑,难得幽默。

  梁晓声坦言,学生有两种,一种是应试型,还有一种学生,他大脑的思考区被激活了,这样的学生才像大学毕业的学生。“教育的关键是学生毕业后是否变聪明,而不仅仅为了让他们拿文凭。”

  尽管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带本科生,以前的学生还是经常跟梁晓声联系,聊他们的现状。“作为老师,我不会要求他们毕业后一定要从事跟文学有关的工作,只要他们过得好,比什么都重要。”梁晓声的嘴角又一次微微上扬。

  祝福祖国

  从2003年开始,梁晓声以全国政协委员身份参政议政,如今有12个年头了。此前,他还担任过一届北京市政协委员。无论作为作家、教师,还是政协委员,他一直坚持做好自己,真实而恳切地表达自己的声音。

  写提案是梁晓声最直接的履职方式。他认为,写提案跟写作有相同之处,都是希望这个社会更加美好。“我不能光谈本行业的问题,更喜欢把目光转向社会现实。”梁晓声说,多年来,他的提案似乎总是跟文学不沾边,反而关注社会公平、分配体制、社会法治建设、城镇化等百姓民生问题。

  “政府工作中如果存在某些不足和问题,政协委员应该坦率提出,并及时反映公众的希望和诉求,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梁晓声不是提案大户,每年提交的提案都在3件以下:“数量不是重点,当委员要有责任感,要提出真知灼见。”

  深居书斋并不意味着脱离生活,梁晓声的提案线索来自他的社会实践或观察。“正如在我所居住的小区,居民生活觉得不方便的地方,我也能感觉到。”并不是每一件提案都能很快被落实,梁晓声相信,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许多问题可以逐步解决:“比如提高个税起征点、开设农村医保社保、取消农业税……我敢说,很多好政策出台的背后都有政协委员的辛勤汗水。”

  “新中国成立65周年了,一路走来,很不容易。我是见证人,深有体会。”一张小小的委员证,对梁晓声来说并不是荣誉,而是对祖国的一片深情。正如他所言:“我是和共和国同龄的人,对祖国的感情跟年轻一代比起来更浓烈深沉,祝福祖国明天会更好。”

  梁晓声简介

  梁晓声,当代著名作家,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

  出生于1949年9月22日,与共和国同龄,祖籍山东。1966年初中毕业,1968年下乡,1974年入上海复旦大学,1977年毕业分配至北京电影制片厂,1988年调入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2002年调入北京语言大学任教。曾获全国师德标兵、北京教育界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小说代表作:《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父亲》、《雪城》等。电视剧代表作:《年轮》、《知青》、《返城年代》等。社会时评:《郁闷的中国人》、《忐忑的中国人》、《中国生存启示录》、《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等。

编辑:罗韦

1 2

关键词:梁晓声

更多

更多